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我国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9:39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保理 资产证券化 循环购买交易模式 风险控制


【摘要】:“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前提。相比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保理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产品,并且对于贸易的发展、经济活跃度的促进更为直接。虽然银行保理已经较为成熟,但诸多行业和企业都无法达到银行授信准入,此时商业保理就能最大限度地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从2012年推出商业保理试点区至今,商业保理公司注册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理业务规模停滞不前——大量保理公司“只注册、不经营”。究其根本,商业保理公司无法像银行一样吸收公众储蓄,资金来源渠道受限。而银行对商业保理公司的外部融资不断收缩,仅仅依靠自有资金运作难以大规模拓展业务。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利用资产证券化解决商业保理公司融资问题。通过“循环购买交易模式”以及一系列交易结构安排,巧妙解决保理融资债权与资产支持证券之间的期限错配问题,为商业保理公司融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从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讲起,首先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作用,接着分析了证券化过程中的参与主体与操作流程,最后是证券化交易模式介绍,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对“摩山保理—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交易结构进行详尽解析,评论其优劣,对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最后,在梳理前文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商业保理资产的证券化交易结构及实现路径,重点包括基础资产的选择标准、资产池的构建方式、资管计划存续期间设置及增信安排等方面,并且介绍保理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手段。本文研究对于解决商业保理公司资金来源问题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都有一定实践意义。对于研究我国“类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尤其是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有一定理论意义。由于我国商业保理公司发展时日尚短,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本文希望填补该空白。
【关键词】:商业保理 资产证券化 循环购买交易模式 风险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实践意义12-13
  • 1.2.2 理论意义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13-15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3.2 主要研究创新14-15
  • 第2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15-23
  •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15-16
  • 2.2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16-17
  • 2.3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参与者17-19
  • 2.4 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19-21
  • 2.4.1 基础资产选择与资产池构建19
  • 2.4.2 设立特殊目的机构并出售资产19-20
  • 2.4.3 信用增级20
  • 2.4.4 信用评级20
  • 2.4.5 SPV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20-21
  • 2.4.6 向发行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21
  • 2.4.7 资产支撑证券的偿付21
  • 2.5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模式21-23
  • 2.5.1 “一次性”证券化结构模式与多卖方证券化管理模式21
  • 2.5.2 循环型交易模式21-22
  • 2.5.3 抵押权的运用22-23
  • 第3章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23-33
  • 3.1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23-24
  • 3.2 “摩山保理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交易结构分析24-31
  • 3.2.1 主要交易结构概述24-25
  • 3.2.2 交易主要参与方25-26
  • 3.2.3 基础资产与资产池26-27
  • 3.2.4 现金流分配规则与分配顺序27-31
  • 3.3 专项计划改进意见31-33
  • 第4章 保理资产证券化交易设计与风险控制33-39
  • 4.1 交易结构设计33-37
  • 4.1.1 基础资产选择33-34
  • 4.1.2 资产池构建34-35
  • 4.1.3 交易模式的选择35
  • 4.1.4 现金流分配规则35-37
  • 4.1.5 增信手段37
  • 4.2 风险控制手段37-39
  • 4.2.1 信用风险控制37
  • 4.2.2 提前偿还风险控制37-38
  • 4.2.3 再投资风险控制38-39
  • 第5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39-42
  • 5.1 主要研究结论39
  • 5.2 建议39-41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奉军;美国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及其借鉴意义[J];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13期

2 朱莲美,傅斌;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曹娟;资产证券化及试行途径[J];统计与决策;2002年10期

4 詹小靓,孙晔;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思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欧阳玉秀,秦默,顾振伟;加快金融创新 推进资产证券化[J];江苏商论;2003年08期

6 杨新民;我国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立法选择[J];黑龙江金融;2004年04期

7 李敏,宋瑞波;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林霞 ,刘丰 ,邓明;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12期

9 韩文连;资产证券化中的若干会计问题[J];商业时代;2004年35期

10 钟禾;如何看待资产证券化[J];西部论丛;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振华;;杭绍台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英;叶小渝;李殿明;徐兵;;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资产证券化的思考[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宪奇;资产优良是证券化成功保证[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郑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黄利明;资产证券化两千亿远景 创新券商蠢动[N];经济观察报;2005年

4 记者  李侠;券商离资产证券化还有多远?[N];金融时报;2005年

5 蔡原江;警惕资产证券化的风险[N];市场报;2002年

6 ;如何看待资产证券化[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张志斌;粤高速拟今年完成资产证券化融资[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记者  吴s,

本文编号:578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578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b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