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综合收益研究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综合收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 综合收益 募集资金再投放 经济资本成本
【摘要】: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贷款规模、缓解资本压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商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梳理,研究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综合收益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设计和模拟具体CLO产品来计算银行的综合收益。此类业务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募集资金再投放的收益。在现行监管规则和市场行情下,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应该按照监管规定的最低比例持有次级档证券。
【作者单位】: 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中心;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综合收益 募集资金再投放 经济资本成本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引言自国办发〔2013〕67号文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扩大试点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不断放松,2014年11月,银监会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2015年4月,央行启动注册制,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启“银监会备案+央行注册”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禄仕;王璇;宁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国银行业的面板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2 巴曙松;孟之静;孙兴亮;;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的新特征及监管新动态[J];经济纵横;2010年08期
3 赵亮;余粤;孟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4 肖云钢;;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伟常;;供应链环境下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邹晓梅;张明;高蓓;;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12期
3 赵亮;余粤;孟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4 巴圣哲;;对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22期
5 余粤;;基于无套利原理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模型扩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年10期
6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课题组;王涛;刘承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行为选择、影响因素与对策[J];金融会计;2014年12期
7 郑蕾;王丽娜;;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纵横;2015年03期
8 张晓楠;;美国资产证券化经验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09期
9 陶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年06期
10 颜永嘉;;美国结构融资市场的变化及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参考文献[A];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潘江涛;国际私法视角下的跨境资产证券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杨光;CRT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刘中杰;融资租赁证券化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唐琛琛;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慧欣;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谷亚;我国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效果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姚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6 蔡进洲;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7 李翔;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陈诗;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王德琦;中国抵押支持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3年
10 于媛;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风波的分析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2 巴曙松;孟之静;孙兴亮;;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的新特征及监管新动态[J];经济纵横;2010年08期
3 吴翔江;实施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理性分析与现实选择[J];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4 李文泓;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5 赵静;;资产证券化创新如何降低系统性风险[J];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6 王志强,Hugh Thomas;银行资产证券化选择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03期
7 吴思强;;资产证券化与风险配置研究[J];投资研究;2009年07期
8 李彬;;通过次贷危机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反思[J];现代商业;2009年24期
9 巴曙松,牛播坤;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演变[J];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安洪;;浅议综合收益[J];商场现代化;2008年26期
2 赵艳丽;杨光;;综合收益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5期
3 庄凌;;引进报告综合收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8期
4 欧阳爱平;刘仑;;我国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分析——基于沪市A股的数据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倩;王彦e,
本文编号:595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59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