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债券期限溢价的时变波动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6:22

  本文关键词:债券期限溢价的时变波动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债券期限溢价 时变波动 长期风险


【摘要】:本文依据中国不同期限的国债利率数据,利用前人发展出的长期风险模型,把消费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持续波动与Epstein-Zin偏好相结合,引入递归效用函数研究了估计出债券期限溢价的时变波动风险。模型中的风险厌恶系数和跨期替代弹性的关系不再固定,可以将代表性投资个体对同期风险的规避状态和跨期替代选择两种状态分开来表示。基于该递归偏好,模型经济中的个体厌恶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偏好在当期就将未来一期的风险纳入现时的投资消费决策。本文的模型着重强调了波动风险的时变性,并且文章估计出了一个包含了预期消费增长,预期通货膨胀,消费波动性,通胀波动性的四因子均衡期限结构模型。 根据现实名义期限结构数据显示,投资者不喜欢很高的不确定性并且要求得到对这些不确定进行的波动风险补偿。同时,期限溢价的时变波动性由对波动风险的补偿得到。投资者厌恶突然发生的波动风险,这不仅仅因为通货膨胀会降低名义债券的报酬,也因为通货膨胀对于未来的消费增长来说是一个负面消息。投资者喜欢平滑的消费:在同等条件下,投资者对风险具有一定的偏好或厌恶程度,所以能在经济处于下行时期那些仍旧能够提供更高收益的金融资产将受到投资者更大的偏好。事实上,当关于未来的信息变坏、使得名义债券不再能够吸引人们持有时,名义债券的报酬会精确反应,相应减少。因此,风险厌恶投资者所追求的用来补偿风险的溢价取决于,波动在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成负面信息的载体。对于解释期限溢价随时间的变化,通货膨胀和消费波动风险起到了中心作用,这与实证结果(包括调查数据)相一致。根据预期理论,长期利率等于短期利率未来期望加权平均的结果,通常情况下长短期利率应该呈现同向变动关系,,即如果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也应该随之提高。但是这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却不慎相同,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长期利率(与投资相关)的对短期利率的变化很不明显。预期理论在中国金融市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变化的关系并未像理论所揭示的那样。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前后,我国不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出现了愈发偏离预期理论的现象,长期收益率与短期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较之前来比更加收窄。通常长期利率会随着短期利率的波动而波动,而此时我国反映出的现象反映出长期国债利率并没有及时显著的对短期国债利率的波动做出反应,这都表明,在我国,国债利率的风险溢价是具有时变性质的变量。 本文选取宏观变量和名义债券收益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完全信息的似然估计方法来估计长期风险模型。通过把波动性的估计和期限溢价的测度相连接,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因素(消费增长和通货膨胀)波动性的风险补偿在解释期限溢价的时变波动风险中是主要的。这个发现与来自统计模型和测量数据的实验性证据相一致。然而,这与单独强调某一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风险重要性的有关文献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债券收益分解为稳定成分和波动成分,可以发现其波动成分具有同消费增长类似的趋势。通过后面章节的参数估计我们也可以发现,仅仅引入宏观经济变量并不能包含有效的信息对参数的先验区间进行修正,只有将不同期限债券收益率序列同时引入模型中进行估计才可以得到较好的参数后验结果。这表明,之前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是成立的,分解出的波动部分可以解释债券期限收益波动的绝大部分,债券期限溢价的波动部分确实是消费增长因素引起。并且我们可以从主成分的因子载荷中发现消费增长的波动性和通货膨胀波动性都能够对债券收益率的波动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消费增长波形因素甚至比通货膨胀因素对债券收益波动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然而对于债券期限受益的稳定成分,仍然如许多前人的结论一样,通货膨胀因素占据了更为主要的地位而消费增长的影响很微小。 文章着重将时变波动风险量化估计出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首先证明出与模型参数结果相匹配的结论:通货膨胀和消费都能对于债券期限溢价给出很好的解释,但是通货膨胀的影响超过消费的影响。期限溢价的时间波动由通货膨胀和消费波动风险的补偿共同得到,而不是仅由某一种波动风险的补偿得到。对于解释期限溢价随时间的变化,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风险起到了中心作用。
【关键词】:债券期限溢价 时变波动 长期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24.0;F72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2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2-17
  • 1.2.1 长期风险模型12-15
  • 1.2.2 时变期限溢价15-17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17-19
  • 1.3.1 论文框架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第2章 模型理论基础19-29
  • 2.1 递归偏好与时变波动(长期风险模型)19-21
  • 2.2 均衡债券收益21-23
  • 2.3 数据及估计方法23-29
  • 2.3.1 数据23-26
  • 2.3.2 状态空间模型与块状 Metropolis-Hastings 算法26-29
  • 第3章 债券期限溢价的主成分分析29-34
  • 3.1 债券期限溢价的稳定成分和波动成分29-32
  • 3.2 债券期限溢价波动性的影响因子32-34
  • 第4章 长期风险模型实证结果分析34-41
  • 4.1 长期风险模型后验参数分析34-36
  • 4.2 参数估计结果对宏观变量的模拟36-38
  • 4.3 长期风险模型实证结果总结38-41
  •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俊喜,王庆石;交易成本、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与股权溢价之谜: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2 陈国进;黄伟斌;;国际股票市场价值溢价——基于世界长期风险模型的解释[J];当代财经;2014年01期

3 陈国进;黄伟斌;;不同经济开放度下的中国股票资产定价——基于长期风险模型的研究[J];财贸研究;2014年02期

4 夏庆;潘敏;王婷;;股市周期转换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基于MS-VAR的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新哲;周荣喜;;基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分析[J];管理科学;2006年02期

6 吴吉林;金一清;张二华;;潜在变量、宏观变量与动态利率期限结构——基于DRA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7 靳云汇,刘霖;中国股票市场CAPM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8 王晋斌;价值溢价:中国股票市场1994-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9 郑振龙;吴颖玲;;中国利率期限溢酬:后验信息法与先验信息法[J];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10 王志强;贺畅达;;时变货币政策规则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亚男;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9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679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