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发重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一大批创新驱动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业板作为我国新兴的市场,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为一大批成长性好、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国内风险资本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因此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选择通过协助这些高成长性企业在创业板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形式实现资本的增值,并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已有研究表明,为了获取珍贵的上市资格,IPO企业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那么,人们不禁会问,作为外在的投资第三方,风险投资机构在创业板企业IPO过程中对其盈余管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正面的认证监督作用,还是负面的推波助澜效应?在影响过程中,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干预?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资源,促进风险投资行业和创业板市场的长远发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在此基础上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成果,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中找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与内在机理分析。阐述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影响企业IPO盈余管理的路径和方式,从而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进而提出相应假设。第三章是实证研究设计。说明本文的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设计并构建相应模型。第四章是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解释。第五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前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启示。通过研究发现,在既定条件下,相对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同时,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越小;联合风险投资的企业较单一投资企业IPO盈余管理程度低。本文认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当大力提倡创业板IPO市场上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鼓励联合风险投资,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机构声誉评价机制。
【关键词】:风险投资 IPO 盈余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F83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17
- 一、关于盈余管理的动因问题11-13
- 二、关于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问题13-15
- 三、关于联合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问题15-16
- 四、简要评述16-17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7-19
- 一、研究思路17-18
- 二、研究方法18
- 三、研究内容18-19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19-21
- 一、研究创新19
- 二、不足之处19-21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内在机理分析21-30
- 第一节 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21-26
- 一、基础理论21-22
- 二、风险投资的特征与运作机制22-24
- 三、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24-25
- 四、相关术语界定25-26
- 第二节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背景26-27
-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26
- 二、我国风险投资的相关制度26-27
- 第三节 内在机理与假设提出27-30
- 一、有无风险投资参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27-28
- 二、是否联合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28-29
- 三、风险投资机构声誉高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29-30
-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30-35
-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0-31
- 一、样本选取30
- 二、数据来源30-31
- 第二节 变量设计31-34
- 一、被解释变量31
- 二、解释变量31-32
- 三、控制变量32-33
- 四、主要变量简表33-34
- 第三节 模型构建34-35
-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35-43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35-39
- 一、描述性统计35-38
- 二、相关性分析38-39
- 第二节 回归分析39-42
- 一、有无风险投资参与和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39-40
- 二、是否联合风险投资和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40-41
- 三、风投机构声誉高低和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41-42
-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42-4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3-48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43-44
- 第二节 政策建议44-46
- 一、推进上市审核制度改革,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44
- 二、完善创业板市场法制法规、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44-45
- 三、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促进风险投资行业发展45-46
- 四、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完善外部监管环境46
- 第三节 研究展望46-48
- 主要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重点风险投资机构一览表[J];科技经济市场;2000年05期
2 徐梅;张新芝;;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研究综述[J];中国商贸;2009年05期
3 彭佳;潘滢;;关于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4 张紫荷;;风险投资机构作用及其对企业IPO的影响[J];财政监督;2014年11期
5 杨虎诚;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机制及其启示[J];软件工程师;2000年09期
6 卫平;;国有风险投资机构运作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0年02期
7 ;哪家风险投资机构适合你[J];国际融资;2001年12期
8 ;88家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上)[J];科学投资;2001年11期
9 ;88家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J];科学投资;2001年09期
10 刘大勇,陈广胜,仲崇岗;关于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及存在意义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建仁;郭文新;曾勇;;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经济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曹龙骐;陈红泉;;深圳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A];中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郭菊娥;王智鑫;郭广涛;;估值调整协议下风险投资机构分阶段投资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0系统工程方法在金融、投资、保险业等领域的研究[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曦;风险投资机构看好国内“新媒体”[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记者 刘可英;珠海60个项目与风险投资“相亲”[N];南方日报;2007年
3 ;深圳风险投资重庆“淘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4 记者 朱宇 通讯员 邱付平;首家外资风险投资机构落户宁波[N];宁波日报;2005年
5 维欣风险投资公司 王悦;活跃的国外风险投资机构[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王东方 吴强 记者 邱丽娜;黑龙江省风险投资机构联盟成立[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7 黄基尧;东莞将建科技风险投资机构[N];东莞日报;2008年
8 记者 高静 通讯员 霍玉海;我市规模最大风险投资机构成立[N];廊坊日报;2009年
9 郭津;风险投资机构争相入驻郑州高新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吴寒琴;黄山市设立风险投资机构[N];江淮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冬岩;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之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贾军;联合风险投资的联盟稳定性及治理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于逢良;美国风险投资运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郑卫峰;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春艳;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法律组织形式的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陈昌潍;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企业IPO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封亚;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机构特征与企业经营效率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常程;风险投资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5 冯程程;制度环境、风险投资与债务融资能力[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杜文强;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7 牛江;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经营风险及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赵文明;黑龙江省风险投资机构联盟合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汪江洪;内资风险投资机构项目评估体系的设计与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汪江洪;内资风险投资机构项目评估体系的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1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68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