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保障房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6:15
本文关键词:共有产权保障房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保障性安居住房 产权式保障房 共有产权保障房
【摘要】:在我国,大多数的夹心层群体为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之所,能够安居乐业而努力。1994年国家采用经济适用住房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随着经适房建造数量的激增,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此外,政府将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推行,旨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临时的、过渡性的居住需求,却忽略了其拥有固定住宅的心理需要。共有产权保障房作为我国产权式保障性住房的一种创新,不仅改变了由受助者独自承担房贷压力的局面,同时也限定了产权持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值得探索和应用在我国保障房的建设中的新保障房类型。本文通过对比共有产权保障房与其他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出共有产权保障房在明晰的产权上所占有的优势。共有产权保障房升级了经适房的保障功能,成为产权式保障房的主导者,未来产权式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主体或将向共有产权保障房倾斜。在分析现行的共有产权保障房六大城市试点的运行状况后,归纳总结出共享权益和共有产权模式,并分别对相应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三章的共有产权保障房新模式的总体构建中体现,在坚持公平公正、因地制宜以及适度保障三个原则的前提下,抓好辅助支持体系、规划供应体系、资金运作体系、管理配售体系这四个运作环节。其中以规划供应体系和资金运作体系为基础,以管理配售体系为主体,以辅助支持性体系为保障。最后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供需矛盾尖锐、城市化进程过快和棚户改造的地区都需要共有产权保障房以缓解其城市压力,在保障房源紧张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展产权配售、审核和摇号排序流程,确保受助群体进入共有产权保障系统能够得到公平公正地对待,进而解决“夹心层”住房难题。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共有产权保障房新模式运用到哈尔滨的保障房建设中的实证分析。通过介绍哈尔滨保障房住房建设情况及哈尔滨保障房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而指出哈尔滨开展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必要性,从而给出哈尔滨运行共有产权保障房在哈尔滨试运行的方案设计。首先建立共有产权保障房管理机构以及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完成基础性的工作;其次预测共有产权保障房的需求量开展规划建设;再次讨论利用订购的方式收回部分建设资金,实现建设资金的快速流转;最后通过推算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范围来设定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准入门槛,提出适合哈尔滨市共有产权保障房的退出机制。并指出共有产权保障房模式在哈尔滨运行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瓶颈,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保障性安居住房 产权式保障房 共有产权保障房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2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共有产权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4-16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现行共有产权保障房模式分析16-31
- 2.1 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引入16-21
- 2.1.1 共有产权保障房概念的界定16
- 2.1.2 共有产权保障房与保障房其他概念的区别16-18
- 2.1.3 共有产权保障房引入的必要性18-21
- 2.2 共有产权保障房六大城市试点运行状况21-24
- 2.2.1 北京土地供应将偏重自住型商品房22
- 2.2.2 上海准入门槛逐次降低22
- 2.2.3 淮安率先涉足共有产权保障房领域22-23
- 2.2.4 深圳探索保障房的部分产权资产证券化23
- 2.2.5 黄石借共有产权保障房化解“棚改”难题23
- 2.2.6 成都产权式保障性住房统一为共有产权保障房23-24
- 2.3 共有产权保障房运行的两种模式24-26
- 2.3.1 共享权益模式24-25
- 2.3.2 共有产权模式25-26
- 2.4 城市化进程中适用共有产权保障房的三种形态26-30
- 2.4.1 供需矛盾尖锐的城市需要共有产权保障房26-28
- 2.4.2 城市化进程过快的城区需要共有产权保障房28-29
- 2.4.3 棚户改造的地区需要共有产权保障房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共有产权保障房新模式的总体设计31-48
- 3.1 共有产权保障房新模式创立的目标31
- 3.2 共有产权保障房新模式的构建原则31-32
- 3.2.1 公平公正原则31-32
- 3.2.2 因地制宜原则32
- 3.2.3 适度保障原则32
- 3.3 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新模式的运行体系32-47
- 3.3.1 辅助支持体系33-35
- 3.3.2 规划供应体系35-39
- 3.3.3 资金运行体系39-42
- 3.3.4 管理配售体系42-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共有产权保障房新模式在哈尔滨运行的方案设计48-64
- 4.1 哈尔滨试行共有产权保障房的优势48-54
- 4.1.1 哈尔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及其劣势48-52
- 4.1.2 哈尔滨试行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必要性52-54
- 4.2 共有产权保障房在哈尔滨运行的设计方案54-61
- 4.2.1 支持保障体系的建立54
- 4.2.2 预测哈尔滨共有产权保障房需求量54-59
- 4.2.3 哈尔滨共有产权保障房资金落实方式59-60
- 4.2.4 共有产权保障房准入和退出的机制60-61
- 4.3 共有产权保障房模式在哈尔滨运行的瓶颈及解决的对策61-63
- 4.3.1 共有产权保障房运行时可能遇到的瓶颈61-62
- 4.3.2 针对共有产权保障房运行问题的解决对策62-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建武;卢静;朴英;;英国共有产权房制度启示录[J];中国地产市场;2014年06期
2 李志清;田金信;;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预测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陈淑云;;共有产权住房: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伟健;;共有产权:和政府“搭伙”买房[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4年03期
5 阳文锐;王如松;黄锦楼;陈展;李锋;;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在污染场地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6 袁立华;王云萍;;析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公平价值——以江苏淮安经验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纪越鹏;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2 孙钊;公共租赁住房定位及后期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9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69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