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跨期套利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23:09
本文关键词:国债期货跨期套利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债期货 跨期套利 套利策略 统计套利 程序化交易
【摘要】:我国国债期货已经于2013年9月重新上市交易。它作为一种利率衍生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可正反向交易等众多优点,它的出现为我国国债市场提供了一个卖空机制,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投资渠道。不仅如此,国债期货套利对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实现资金有效分配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国债期货套利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我国中金所目前只推出了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一款利率期货合约,故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不存在跨市场、跨品种套利的环境,因此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上。 本文以国债期货的跨期套利为研究对象,依据两种常见的跨期套利思路——历史模拟思路和统计套利思路——设计了两种交易策略,采集国债期货日内1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国内现实情况为依据进行参数设定,代入两种策略的模型,对他们的套利效果进行分析。具体过程是先对采集的高频样本数据进行测算,分别得出两种策略最佳开仓和止损点,再将得到的最佳开仓、止损线代入样本外数据,,测算出在最佳开仓和止损点的情况下两种策略的套利效果。文中选取国债期货高频数据进行研究,数据众多且计算过程繁杂反复,因此开发了相应的程序来计算两种策略的套利结果。 两种策略套利结果显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仍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这两种方法都能达到获利效果,且收益可观。对比两种方法发现,运用历史模拟法发掘的套利机会更多,正反向套利机会几乎对半,而统计套利法发掘的套利机会要相对少一些,大多是反向套利。样本数据与样本外数据实证对比发现,历史模拟法获得的收益比较稳定,样本数据采集期间与样本外数据期间的日均收益率大致相当;而统计套利法短期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样本外数据的日均收益率明显低于样本数据日均收益。但无论是正向套利还是反向套利,统计法的套利成功率都要高于历史模拟法,且总的收益率也优于历史模拟法。综合各因素分析可知,统计套利法表现优于历史模拟法,在日后的套利中可将统计套利法作为套利策略的首选。
【关键词】:国债期货 跨期套利 套利策略 统计套利 程序化交易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8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6-17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主要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期货跨期套利的一般原理18-27
- 2.1 套利18-20
- 2.1.1 套利的内涵18
- 2.1.2 套利的类型18-19
- 2.1.3 套利的基本策略19-20
- 2.2 理想条件下的跨期套利原理20-23
- 2.2.1 期货定价模型20-21
- 2.2.2 跨期套利原理21-23
- 2.3 现实中的跨期套利原理23-24
- 2.3.1 现实中套利与理想条件下的区别23
- 2.3.2 跨期套利的无套利区间23-24
- 2.4 现实中套利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24-27
- 2.4.1 交易费用24-25
- 2.4.2 借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不同25
- 2.4.3 收益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25
- 2.4.4 保证金比例25
- 2.4.5 期货与现货模拟之间的跟踪误差25-27
- 第三章 我国国债期货跨期套利基本策略27-37
- 3.1 历史模拟法套利27-30
- 3.1.1 历史模拟法的核心思想27
- 3.1.2 历史模拟法的思路27-28
- 3.1.3 历史模拟法无套利区间模型28-30
- 3.1.4 最佳开仓点与最佳止损点30
- 3.2 统计法套利30-34
- 3.2.1 统计套利法的核心思想30-31
- 3.2.2 统计套利法的思路31-32
- 3.2.3 统计法的套利时机确定32-34
- 3.3 两种策略的比较34-35
- 3.4 策略的程序化35-37
- 3.4.1 程序的功能设计35
- 3.4.2 单次交易的流程图35-37
- 第四章 我国国债期货跨期套利的实证分析37-48
- 4.1 样本选择37-38
- 4.1.1 合约类型选择37
- 4.1.2 数据选择37-38
- 4.2 影响因素参数设定38-40
- 4.2.1 交易费用38-39
- 4.2.2 借款利率39
- 4.2.3 保证金比例39
- 4.2.4 期现的跟踪误差及其他影响因素39-40
- 4.3 协整性检验40-42
- 4.4 历史模拟法的实证分析42-45
- 4.5 统计套利的实证分析45-48
- 结论及展望48-50
- 1、结论48-49
- 2、展望49-50
- 附录50-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58-59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58
- 二、主持和参与的课题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仇中群;程希骏;;基于协整的股指期货跨期套利策略模型[J];系统工程;2008年12期
2 钱小安;对套利和图利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01期
3 张金雷;;基于EGARCH模型的股指期货跨期套利交易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2期
4 李传峰;;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套利模型及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田新民,沈小刚;基于交易量和持仓量的期货日内价格波动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7期
6 王伟峰;刘阳;;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研究——模拟股指市场实证[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7 张连华;;基于高频数据的股指期货期现统计套利程序交易[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09期
8 方宇翔;郑旭;;基于我国重启国债期货数据的套利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巧云;面向高频量化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跨期套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70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