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产转移后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23:06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产转移后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控股股东 控制权 业绩 掏空 公司治理


【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控股股东资产转移现象为背景,研究控股股东“掏空”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文章从控股股东控制权出发,研究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国有企业性质的影响;随后对控股股东“掏空”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论点进行验证,并引入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两权分离)问题,研究上市公司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对控股股东“掏空”后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最后从外部审计及内部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掏空”后果的影响。根据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已有研究,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其本质动机。由于不完全产权理论的存在,以及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所有权产生分离现象,控股股东为了弥补控制权成本,增加自身剩余索取权,便利用控制权进行“掏空”行为,于是出现了最根本的“掏空”动机。因为企业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其他利益相关者总有不够充分的证据和获取不到的信息来遏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为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创造了根本条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公司业绩、两权分离对“掏空”的影响、外部审计的影响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四个角度提出本文的四个假设,并通过四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基本验证了本文的假设,最后对本文的实证部分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最终得出如下四点结论:(1)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会明显弱于非国有企业;(2)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会使公司业绩下降,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相等,那么“掏空”使公司业绩下滑的程度会更大,但两权分离度大小与业绩下滑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3)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相等,那么外部审计能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的后果,且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外部审计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但若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相等,则外部审计对“掏空”后果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股权制衡和独立董事制度基本不能抑制控股股东“掏空”导致业绩下滑的后果;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等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机制能减弱控股股东“掏空”的后果。本文提出如下四点政策建议:(1)对于个人投资者应额外关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结构,及其他应收款项目的结构明细,寻求两权分离度低,控制权较高且“掏空”现象较弱的潜在投资对象;(2)政府或民间组织应提供使会计师事务所完全独立的条件来审计上市公司,从而增强一般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时的话语权,并加强对审计师的监督,完善审计师审计失败的处理机制,以期提高外部审计质量;(3)鉴于我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形同虚设”,政府监管部门应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建设,加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4)政府应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控股股东信息,包括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具体持股结构,以及持股结构上相关联公司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
【关键词】:控股股东 控制权 业绩 掏空 公司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275;F27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12-13
  • 1.2.1. 文献综述法12
  • 1.2.2.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12-13
  • 1.2.3. 比较研究法13
  • 1.3 相关概念13-14
  • 1.3.1 控股股东13
  • 1.3.2 控制权13
  • 1.3.3 两权分离度13-14
  • 1.4 论文结构14-17
  • 2 文献回顾17-23
  • 2.1 控股股东资产转移行为17-19
  • 2.1.1 控股股东“掏空”17-18
  • 2.1.2 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18-19
  • 2.2 控制权与财务业绩19-20
  • 2.3 公司治理机制对资产转移行为的影响20-23
  • 2.3.1 外部治理的研究20-21
  • 2.3.2 内部治理的研究21-23
  • 3 控股股东资产转移理论分析23-31
  • 3.1 相关基础理论23-25
  • 3.1.1 不完全产权理论23
  • 3.1.2 不完全契约理论23-24
  • 3.1.3 信息不对称理论24-25
  • 3.1.4 公司治理理论25
  • 3.2 控股股东资产转移行为分析25-31
  • 3.2.1 资产转移动机25-27
  • 3.2.2 资产转移方式27-28
  • 3.2.3 资产转移后果28-29
  • 3.2.4 公司治理对资产转移行为的影响29-31
  • 4 提出假设及研究设计31-39
  • 4.1 研究假设提出31-34
  • 4.1.1 上市公司业绩与控股股东控制权31-32
  • 4.1.2 两权分离对“掏空”行为的影响32-33
  • 4.1.3 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33-34
  • 4.2 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34-38
  • 4.2.1 变量定义34-37
  • 4.2.2 模型设计37-38
  • 4.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38-39
  • 5 实证结果分析39-51
  • 5.1 业绩与控股股东控制权39-41
  • 5.1.1 描述性分析39
  • 5.1.2 相关性分析39-40
  • 5.1.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0-41
  • 5.2 两权分离的影响41-44
  • 5.2.1 描述性分析与相关性分析41-42
  • 5.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2-44
  • 5.3 外部审计的影响44-46
  • 5.3.1 描述性分析44-45
  • 5.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5-46
  • 5.4 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46-48
  • 5.4.1 描述性分析46-47
  • 5.4.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7-48
  • 5.5 稳健性检验48-51
  • 6 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51-55
  • 6.1 研究结论51-53
  • 6.2 主要政策建议53-54
  • 6.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荣;刘星;刘斌;;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CEO变更视角[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2 佟岩;程小可;;关联交易利益流向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3 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4 吕长江;张海平;;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5 杜兴强;曾泉;杜颖洁;;政治联系类型与大股东资金占用——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6 杨瑞龙;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7 刘少波;;控制权收益悖论与超控制权收益——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8 王鹏;周黎安;;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9 李维安;钱先航;;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所有制与经理层治理[J];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10 谷祺;邓德强;路倩;;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762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762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