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法上“证券”定义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证券法上“证券”定义的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证券 证券类型 投资契约 无纸化证券 证券账户
【摘要】:在全球金融产品统一立法的趋势下,证券无纸化的深刻变革中,我国现行《证券法》上的证券由于其内涵定义的缺位,外延定义的狭窄,证券载体形式的不明确,导致了一系列制度缺陷,亟待重构。在《证券法》重修之际,本文立足于我国证券市场实践,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对证券法上的“证券”定义进行重构。引言以下,本文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证券定义的二元要素结构。从证券所表彰的权利及载体形式两方面来定义证券,强调“权利”与“凭证”相结合的特殊意义,是界定证券的理论共识。依据证券传统的二元权利结构理论,证券所有权与证券的“物”的载体形式密切相连,证券权利也正是经由证券表彰的权利的统称。证券定义的要素结构正好同证券所有权与证券权利的二元权利结构相映射。基于证券权利和证券载体形式的二元要素结构给证券下定义,是界定证券的基本路径。根据新的市场环境和我国《证券法》的立法现状,证券定义的重构应当围绕证券权利内涵的明确与证券载体形式的改变而展开。第二部分,证券权利内涵的明确。现行《证券法》上的证券概念缺乏概括性定义,证券权利内涵不明,列举的证券类型也严重不足,导致溢出《证券法》之外的金融投资产品无法可依,不利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因此,在对证券权利内涵进行明确的基础之上,给出证券的概括性定义,扩展证券的类型。证券法上的“证券”,应当是符合投资性证券权利内涵的,以各种表现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除现行《证券法》列举的典型类型外,还应包括理财投资类、民间集资类等类型的金融投资产品。第三部分,证券载体形式的改变。证券无纸化后,证券的载体形式发生了从纸质有形到电子无形的改变,证券账户及账户里的电子记录成为了证券的新型载体形式。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电子载体形式虽也有其存在的合理空间,但这却不足以为证券无纸化立法提供足够支撑,不能系统地解决无纸化背景下证券权利的归属确认及转让等问题。在重构证券的定义时,应立足于证券账户及电子记录来表述证券的载体形式,以强化人们对无纸化证券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有纸化思维。第四部分,我国《证券法》的修改建议。在立法用语上,仍采用“证券”一词,而非新创“金融投资商品”之类的大金融概念;在立法模式上,采用概括加列举的方式,并辅以授权性规定。证券法上的“证券”应当界定为通过纸面、账户记录等载体表彰的投资性权益凭证。除给出概括性定义外,分别从股权类、债权类、信托收益权类、衍生品类、投资合同类五个方面进行外延列举,应赋予证券监督管理委员将符合要求的其他投资性权益凭证认定为证券的权力。
【关键词】:证券 证券类型 投资契约 无纸化证券 证券账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4
- (一) 问题的提出9-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三) 本文主旨与思路13-14
- —、证券定义的二元要素结构14-17
- (一) 从经典定义的观察14-15
- (二) 从证券二元权利结构理论的观察15-17
- (三) 证券定义重构的逻辑17
- 二、证券权利内涵的明确17-27
- (一) 证券的本质属性18-19
- (二) 证券权利的内涵界定19-24
- (三) 特殊证券类型的例证24-27
- (四) 小结27
- 三、证券载体形式的&变27-32
- (一) 传统纸质形式与“其他形式”28-29
- (二) 新型电子形式29-32
- (三) 小结32
- 四、我国《证券法》的修改建议32-40
- (一) 用语之取舍32-34
- (二) 模式之选择34-36
- (三) 证券定义之表述36-39
- (四) 证券的定义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谊军;从“亿安黑庄”事件看证券诉讼[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静;;电子证券的基本法律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叶林;;无纸化证券的权利结构[J];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陈界融;;论资产证券化及基本类型[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4期
5 袁金华;陈鹏;;论艺术品份额的法律性质——兼评《证券法》第2条[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6 潘跃新;;论证券的法律效力及社会作用[J];浙江金融;1986年12期
7 迈克尔·P·利特克;滨田邦夫;赵旭东;;美国和日本的证券交易法[J];环球法律评论;1987年03期
8 马跃;;美国公司发行证券的程序和有关法律规定[J];财政;1988年03期
9 吴晓求;关于发展证券、期货市场的几点思考[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09期
10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叶林;;证券登记结算法律制度完善研究[J];证券法苑;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毕继业;;中国大陆土地证券化的理论模式[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2 李自然;杨如彦;;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研究:南方证券接管案[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3 范琪;欧森;;SPV基本定义[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吴为民;谢伟;;美国股东委托书管理制度及其启示[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江;德恒证券覆巢之下的危卵之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2 彭戈;德隆金融帝国大厦独木难支德恒证券受困“逼债风潮”[N];中国经营报;2004年
3 史志强;股民状告证券公司[N];黑龙江日报;2007年
4 浩民 曹志为;北京证券 欲启动外资重组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宋延涛;十五亿黑洞铸成大错 大连证券黯然关闭[N];经理日报;2003年
6 记者 程勇;建银投资主导 北京证券"完美"重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潘侠;西南证券放弃并购计划 称是对各方负责 国都仍“待字闺中”或与方正结缘[N];证券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耿馨雅;非法高息集资 40人小组彻查大连证券[N];财经时报;2002年
9 记者丁韬;大连证券被责令关闭[N];中国证券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冯蕾;“大连证券”关闭的警示[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戈;证券登记结算制度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罗庆忠;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马喜德;中国抵押支持证券定价与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超英;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效应[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6 欧必胜;防治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之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张峰;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荆长玉;证券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毅;美国《1933年证券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N惖涝,
本文编号:806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80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