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证券化中的利益博弈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8 03:21
本文关键词:银行资产证券化中的利益博弈关系分析
【摘要】:资产证券化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世界金融领域近四十年来最重要、影响力最大、引用最广泛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因此,它对银行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利益博弈关系进行了研究。 首先,阐述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并提出研究思路和框架。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银行资产证券化运作机理,概述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内涵,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并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分析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机制和交易关系。 其次,,概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详细分析证券化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包括发起行与SPV、SPV与评级机构、发起行与评级机构,各方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同时提出银行资产证券化利益博弈关系。 再次,构建了两个模型分析银行资产证券化中的利益博弈关系。首先构建双向拍卖定价模型分析SPV与发起行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并得出双方最优的交易区间。在假设SPV与银行能够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达到利益均衡的情况下,构建博弈模型分析SPV与投资者的利益博弈关系,最终得到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 最后,建立银行资产证券化优良市场机制。宏观环境层面,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维度提出应优化金融环境,健全法制,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系统内部层面,消费者应当理性投资,银行应建立合理融资长效机制, SPV应规范自身服务,中介机构,尤其是评级机构应提高独立性、专业性和公信力。
【关键词】:银行 资产证券化 特殊目的机构 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背景11-17
- 1.1.1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11
- 1.1.2 资产证券化在全球的发展11-16
- 1.1.3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16-17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17-19
- 1.2.1 研究内容17-18
- 1.2.2 研究意义18-19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9-21
- 1.3.1 研究方法19-20
- 1.3.2 技术路线20-21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21-29
- 2.1 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研究综述21-24
- 2.1.1 资产证券化的国外研究现状21-22
- 2.1.2 资产证券化的国内研究现状22-24
- 2.2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研究综述24-29
- 2.2.1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国外研究现状24-25
- 2.2.2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国内研究现状25-29
- 第3章 银行资产证券化运作机理探讨29-37
- 3.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29-31
- 3.2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31-34
- 3.3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34-37
- 第4章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信息不对称分析37-42
- 4.1 信息不对称理论37-38
- 4.2 博弈基本理论38-39
- 4.3 银行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39-41
- 4.3.1 银行资产证券化中的逆向选择问题39-40
- 4.3.2 银行资产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问题40-41
- 4.4 银行资产证券化利益博弈的提出41-42
- 第5章 发起行与 SPV 利益博弈分析42-51
- 5.1 博弈的基本假设42
- 5.2 SPV 与发起行利益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42-46
- 5.3 博弈结果分析46-51
- 第6章 SPV 与证券购买者利益博弈分析51-56
- 6.1 博弈的基本假设51
- 6.2 SPV 与投资者博弈顺序及收益51-52
- 6.3 博弈模型52
- 6.4 精炼贝叶斯均衡52-54
- 6.5 博弈结果分析54-56
- 第7章 建立银行资产证券化优良市场机制56-62
- 7.1 宏观环境层面建设56-59
- 7.1.1 优化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金融环境56
- 7.1.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56-58
- 7.1.3 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58-59
- 7.2 系统内部层面建设59-62
- 7.2.1 消费者应理性投资59
- 7.2.2 银行应建立合理融资长效机制59-60
- 7.2.3 SPV 应规范自身服务60
- 7.2.4 中介结构应提高独立性、公正性60-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成;卜兆刚;;资产证券化中资产抵押权从属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2 马丽莉;;浅析我国资产证券化之风险隔离机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曾洁容;杨峰;;信息不对称理论下企业债券的市场效应[J];管理科学文摘;2007年09期
4 王德宏;;中国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控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年06期
5 刘聪;;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2期
6 任伟;陈兵兵;;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4期
7 叶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环境分析[J];经济视角;2011年12期
8 潘卢宏;苏丽萍;;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束学岭;曹崇延;;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破产隔离与真实销售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马云平;包时玺;;浅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5期
本文编号:811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81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