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组合的融资租赁定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要素组合的融资租赁定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融资租赁 定价模型 要素组合 Rubinstein博弈 kano模型
【摘要】: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已经步入发展阶段,然而,融资租赁业务仍然不够成熟,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定价机制和标准,融资租赁产品定价的理论研究也较少。因此,本文在对我国融资租赁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融资租赁产品定价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在总结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进行融资租赁定价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建立了基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定价要素体系,求出了定价范围,采用Rubinstein博弈对基本模型进行优化,得出双方均衡下的定价公式。并以kano模型为基础,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定价公式中的可变要素的属性分类,指导出租人安排要素定价和调整的先后顺序、优化重要的定价要素,调整定价方案,以期更好地满足承租人需求。最后针对出租人提出了如何完善定价的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运用定价要素模型和Rubinstein博弈模型,确定了定价范围和实现纳什均衡的定价公式;另一方面,结合kano模型研究融资租赁中可变要素的属性分类,指导出租人对定价方案的调整。本文对融资租赁定价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指导出租人完善定价要素体系,建立双方视角的定价模型,以及基于要素属性分类来优化定价方案。
【关键词】:融资租赁 定价模型 要素组合 Rubinstein博弈 kano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9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融资租赁定价研究综述13-14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14-15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思路15
- 1.3.3 研究框架15
- 1.4 本章小结15-16
- 第二章 融资租赁定价的研究基础16-19
- 2.1 融资租赁定价的模型基础16-17
- 2.1.1 现金流贴现模型16
- 2.1.2 利率期限结构16
- 2.1.3 期权定价模型16-17
- 2.2 融资租赁定价的方法基础17-18
- 2.2.1 Rubinstein博弈模型17
- 2.2.2 kano模型17-18
- 2.3 本章小结18-19
- 第三章 基于要素组合的融资租赁定价模型19-33
- 3.1 融资租赁定价的特点分析19
- 3.2 融资租赁的主要盈利模式19-21
- 3.2.1 债权收益19-20
- 3.2.2 余值收益20
- 3.2.3 服务性收益20
- 3.2.4 运营收益20-21
- 3.2.5 风险收益21
- 3.3 融资租赁定价的主要原则21-22
- 3.3.1 规范性原则21-22
- 3.3.2 目标优化原则22
- 3.3.3 成本下限原则22
- 3.3.4 需求导向原则22
- 3.4 融资租赁定价影响要素分析22-25
- 3.4.1 影响要素及特征分析22-24
- 3.4.2 定价模型参算要素的确定24-25
- 3.5 基于要素组合的融资租赁定价公式25-32
- 3.5.1 基于要素组合的定价公式设计26-30
- 3.5.2 基于Rubinstein博弈模型的融资租赁定价公式优化30-32
- 3.6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基于承租人需求的定价要素属性研究33-44
- 4.1 基于承租人需求的考察要素确定33-35
- 4.1.1 基于承租人需求的融资租赁功能33-34
- 4.1.2 确定模型研究的可变要素34-35
- 4.2 基于KANO模型的要素组合优化35-43
- 4.2.1 kano模型基本思路及定性方法35-36
- 4.2.2 模糊kano模型的一般思想36-37
- 4.2.3 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算法37-39
- 4.2.4 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39-43
- 4.3 本章小结43-44
- 第五章 完善融资租赁产品定价的建议44-50
- 5.1 优化定价要素,建立两方的定价要素体系44-45
- 5.1.1 综合成本、收益、风险考量,完善出租人要素体系44
- 5.1.2 基于租金支付能力,完善承租人要素体系44
- 5.1.3 融合两方要素体系,实现双方获益44-45
- 5.2 明确要素属性,合理调整定价45-46
- 5.2.1 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优化固定要素定价45
- 5.2.2 结合要素属性,安排可变要素的考虑顺序45-46
- 5.2.3 结合要素属性分类思想,灵活调整定价46
- 5.3 加大风险管理,控制优化风险成本46-47
- 5.3.1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细分承租人市场46
- 5.3.2 优化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度,严控市场风险46-47
- 5.3.3 完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加强内控和制度约束47
- 5.4 改善运营管理,控制业务运营成本47-48
- 5.4.1 合理安排人员结构,有效控制人力成本47-48
- 5.4.2 明确经营规模和目标,选择融资租赁项目48
- 5.4.3 扩展信息数据来源,控制收集成本48
- 5.5 展开尽职调查,分析承租人还款能力48-50
- 5.5.1 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48
- 5.5.2 详细考察财务指标,评估还款能力48-49
- 5.5.3 基于还款能力确定利率与期限49-5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0-52
- 6.1 研究结论50-51
- 6.2 研究展望51
- 6.3 本章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56
- 学术活动56
- 学术成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益平;;融资租赁,你了解吗?[J];中外管理;2001年06期
2 郑娅;融资租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福音[J];江苏商论;2002年05期
3 高怡,薛萍;略论融资租赁[J];经济师;2002年01期
4 艾联芳,张跃宏;利用设备融资租赁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什么是融资租赁[J];中州审计;2003年08期
6 杨亚西,杨波;融资租赁方式的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24期
7 何忠妹;;入世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发展[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年05期
8 沙泉;;融资租赁系列讲座(八)[J];印刷经理人;2004年07期
9 沙泉;;融资租赁系列讲座(二)[J];印刷经理人;2004年01期
10 梁飞媛;关于发展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涛;;融资租赁的“春天”来了[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八辑)[C];2007年
2 李伟舫;;融资租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史燕平;;我国开展出口租赁的必要性[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4 马敬伟;何琳;;基础设施项目三种融资方式比较研究——(BOT,ABS及融资租赁)[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泉;;我国飞机融资租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A];上海空港(第11辑)[C];2010年
6 齐佩金;孙刚;;再谈“二战”后美国融资租赁的兴起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焦自鹏;;融资租赁——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应对WTO挑战的有效经营手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程杰才;李东来;;融资租赁合同在个人消费领域的发展探析[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文学;殷作如;张志芳;刘中元;覃春平;邹世春;武卫军;侯利燕;闫玉荣;王玉秋;王宇;王力峥;;融资租赁在煤炭企业的实施与应用[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融资租赁:能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吗?[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李文科;融资租赁降门槛 绣球甩向制造业[N];财经时报;2006年
3 ;我国融资租赁法草案基本成熟[N];财会信报;2007年
4 马海邻 李龙筠;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条出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郝平;融资租赁的路还有多长?[N];机电商报;2006年
6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李龙筠;融资租赁监管需要加强[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李龙筠;融资租赁也应加强监管[N];经济参考报;2006年
8 郭高峰;加快融资租赁法立法 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蒋云翔;“融资租赁法”是否必需?全国人大专家舌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程志云;融资租赁法出台延滞[N];经济观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业务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鲁振宇;融资租赁产品定价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议[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郑Y髅,
本文编号:817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81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