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贷中借款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P2P网贷中借款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2P网贷 信用风险度量 ?PZ?模型 借款企业
【摘要】:2007年,P2P网贷公司“拍拍贷”的成立标志着P2P模式正式引入我国。随后,P2P模式以门槛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博得了广大普通民众的青睐。尤其在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深化、互联网应用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P2P行业如雨后春笋,平台数量、成交金额、交易人数等迅速飙升,行业面貌日新月异。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正常运营的P2P平台累计达到1573家,全年成交额高达2528亿元,成为全球成交规模最大的P2P网贷交易市场。P2P行业的创新发展对推动我国借贷市场的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繁荣的背后,我国P2P行业的风险问题也逐渐暴露,层出不穷。2013年以来,平台倒闭、跑路等负面新闻频频爆出,甚至有媒体将这种现象称为“P2P跑路潮”。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2014年共新增问题平台256家,是2013年底累计92家的2.78倍。由于外部监管缺位和行业标准缺失,导致整个P2P行业乱象横生,风险问题相当突出。抛开非法集资等大型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是P2P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对于P2P行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客观科学度量从而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是摆在当下的一大课题。本研究以P2P网贷借款人中具有典型性的借款企业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合适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首先,通过对我国P2P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充分肯定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其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外部监管缺位、平台风险管理能力薄弱、贷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国内外多个广泛应用的信用风险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在P2P领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将Z评分模型应用于P2P借款企业信用风险度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P2P网贷的业务特点及其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在Z评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对企业信用状况有较大的影响的非财务因素和借款用途合理性指标,并构建出¢PZ-模型,使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P2P网贷 信用风险度量 ?PZ?模型 借款企业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和本文章节安排10-12
- 1.2.1 研究方法10-11
- 1.2.2 本文章节安排11-12
- 1.3 技术路线12
- 1.4 文献综述12-17
- 1.4.1 国外文献综述12-14
- 1.4.2 国内文献综述14-16
-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16-17
- 1.5 本文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18-2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20
- 2.1.1 P2P网贷的定义18
- 2.1.2 P2P网贷信用风险的定义18-20
- 2.2 信用风险相关理论20-22
- 2.2.1 信息不对称20
- 2.2.2 逆向选择20-21
- 2.2.3 理性违约、被动违约和恶意违约21-22
- 2.2.4 信用风险度量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我国P2P网贷发展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23-35
- 3.1 我国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现状23-33
- 3.1.1 我国P2P网贷行业已取得的成绩24-28
- 3.1.2 我国P2P网贷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状况28-33
- 3.2 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33-34
- 3.3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我国P2P网贷借款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构建35-57
- 4.1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适用性的理论分析35-42
- 4.1.1 相关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介绍35-40
- 4.1.2 模型适用性的理论分析40-42
- 4.2 Z评分模型有效性的实证检验42-46
- 4.2.1 样本及数据的选取42-44
- 4.2.2 各指标值及Z值计算44-45
- 4.2.3 实证结果的评价45-46
- 4.3 模型的构建46-56
- 4.3.1 指标选取的原则47
- 4.3.2 非财务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构建47-51
- 4.3.3 借款用途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51-52
- 4.3.4 构建 ¢PZ - 模型52-54
- 4.3.5 ¢PZ - 模型的数值分析54-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总结与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70
- 附件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坚,张卫朋,刘新梅;现代信用风险模型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08期
2 赵先信;;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3 肖曼君;欧缘媛;李颖;;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排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1期
4 孟斌;迟国泰;龚玲玲;;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模型[J];技术经济;2014年12期
5 傅彦铭;臧敦刚;戚名钰;;P2P网络贷款信用的风险评估[J];统计与决策;2014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琦;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雪;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戴莉莉;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8年
3 可红艳;基于Credit Metrics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崔萌;基于CPV模型和压力测试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薛群群;国内外P2P小额信贷企业运营模式研究及实例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严睿嘉;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与银行贷款项目评价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刘峙廷;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罗扬;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煈;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袁羽;基于Logistic回归的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度量[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819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81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