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20:49

  本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利率敏感性缺口 VaR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核心部门,在风险度量与管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范围已逐步提高至基准利率的1.5倍,2015年5月、6月份分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和可转让大额存单,至此,我国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离完全实现还差放开存款利率的管制。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放松,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市场上不确定因素增加导致波动更加频繁,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从我国实际出发,受央行长期利率管束的影响,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迟缓,风险管理水平与西方国家相距甚远。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下,普遍存在利率风险衡量准确度不高、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利率风险的衡量作为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与关键环节,衡量的精确程度决定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目前,VaR模型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度量风险的主要工具,但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目前仍以传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度量模型度量为主,而更先进、更准确的VaR模型还没有为商业银行所广泛应用,远不能应对逐步加剧的利率风险。因此,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实状况,将不同度量方法组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策略的运用与发展作为脉络,通过对国外、国内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比较剖析,探析我国不同规模类型银行现阶段利率风险度量和管控层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方法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使用,分析不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和管理策略的优缺点,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差异性,运用组合策略研究探索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理论上,描述对比了传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模型以及现代更为精确的VaR模型;实证上,针对银行的银行类账户和交易类账户不同的利率风险分别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与VaR分析法,详细地探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不同规模类型银行的利率风险度量与管控。结果表明:一方面,不同规模类型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压力与采取的风险管控策略存在差异,中小型商业银行压力大,更愿意采用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而大型商业银行压力相对较小,现阶段采取被动的风险管理策略;另一方面,以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为样本数据,针对不同规模类型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风险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中小型银行由于交易次数更加频繁,成交金额较大,面对的利率风险更大。最后,依据理论和实证探析的结果,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利率敏感性缺口 VaR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2;F83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述评11-15
  • 一、利率市场化趋势及路径文献述评12-13
  •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述评13-14
  • 三、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研究述评14-15
  • 四、小结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5-18
  • 一、研究方法15-16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16-18
  • 第四节 研究可能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18-19
  •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18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18-19
  • 第二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一般分析19-24
  •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演进历程19-21
  • 一、利率市场化第一阶段19
  • 二、利率市场化第二阶段19-20
  • 三、利率市场化第三阶段20-21
  • 第二节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识别21-23
  •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界定21
  •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分类21-23
  •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23-24
  • 一、利率定价难度加大23
  • 二、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23
  • 三、利率波动性加剧23-24
  • 第三章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量方法及管理策略比较分析24-35
  • 第一节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量方法的比较24-28
  •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24-25
  • 二、持续期分析法25-27
  • 三、VaR分析法27-28
  • 四、几种衡量方法的比较28
  • 第二节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的分析28-32
  • 一、国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29-31
  • 二、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31-32
  • 三、国内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的比较32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适用性分析32-35
  •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的现状32-33
  •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适用性分析33-35
  • 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35-55
  • 第一节 基于敏感性缺口模型的利率风险实证分析35-44
  •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说明35-36
  • 二、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36-43
  • 三、实证结论43-44
  • 第二节 基于VaR模型的利率风险实证分析44-55
  • 一、样本数据选择与处理44
  • 二、样本数据的检验分析44-49
  • 三、模型的设立与有效性验证49-52
  • 四、各类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头寸VaR值的比较52-53
  • 五、实证结论53-55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55-58
  • 第一节 研究结论55-56
  •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55
  •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管理工具缺乏55
  • 三、不同规模类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程度与管理策略存在差异55-56
  • 第二节 对策建议56-58
  • 一、促进资产负债业务创新和中间业务结构优化升级56
  • 二、积极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利率风险56-57
  • 三、提高利率走势预测和风险管理能力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63-64
  • 附录64-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柳;对外开放形势下的利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姚澜;浅析持续期和风险免疫技术在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陈秀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亟待加强[J];济南金融;2002年12期

4 李文政;证券公司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与对策[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姚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李文政,郑淑华;我国证券公司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与对策[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陈浩,陈钰鹏,杨充;利率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的难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2期

8 武剑;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J];海南金融;2003年03期

9 何川,南蕾;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改革设想[J];新金融;2003年02期

10 陈芳;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着力点[J];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桂峰;武剑;潘俊武;李冰;王健;杨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与实施策略[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2 艾洪德;;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云良 郑国中;当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2 董艳芬;利率风险管理银行面临的新课题[N];金融时报;2002年

3 国家行政学院 董小君 博士;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利率风险管理[N];金融时报;2003年

4 张丽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N];金融时报;2006年

5 贾壮;银监会要求做好账户利率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9年

6 刘立强;加强新时期利率风险管理的思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7 郑木清 唐英;商业银行亟待加强利率风险管理[N];金融时报;2000年

8 孟元;商业银行要加强利率风险管理[N];金融时报;2004年

9 高月河;农信社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对策[N];金融时报;2004年

10 阿里汉;IT强化利率风险管理[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黎阳;利率理论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何来维;表外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徐明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樊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邵百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1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961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