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面向突发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面向突发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各方面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暴露在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变得愈加的频繁。突发事件由于其自身的突发性及破坏性,会给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2015年12月发生的深圳滑坡事件,2015年8月发生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2015年6月发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等等给广大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信息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及时准确的公布突发事件信息有利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各方面情况,遏制谣言,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能够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反馈,保证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科学性及民主性,促进突发事件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的内容来对我国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相关探析。第一章是绪论,在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研究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其次介绍了有关突发事件及政府信息公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本研究的内容及思路、方法做了简要的概括。第二章是突发事件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内容的研究,包括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要求及意义等。通过各方面的分析,将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界定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既信息的发布、信息的收集反馈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公开时要及时主动,以人为本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要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积极承担各种责任。最后从公众、政府及社会这三个层面分别分析了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第三章是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现状。首先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保密求稳阶段、逐步公开阶段以及主动公开阶段。其次介绍了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信息公开的方式:政府官方门户网站、社会化的网络平台、传统的大众媒体以及新闻发布会。另外将我国政府面向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动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公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对我国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相关分析。第四章是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本章首先从法律层面、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层面、政府自身信息公开的制度层面以及新闻媒体层面分别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信息公开的态度、信息公开的时效以及信息的辨别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所面临的挑战。第五章是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做法与启示,首先介绍了美国、英国及日本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做法,然后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发达国家政府的做法对我国的启示,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负责信息公开的机构以及充分利用新技术。第六章是互联网时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对策,首先是完善有关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为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其次是政府部门要转变信息公开的观念,与社会公众及时沟通,主动交流。另外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刚开,同时还要完善信息公开的方式,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规范和引导,让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突发事件 政府信息 信息公开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的背景10
- 1.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11-14
- 1.2.1 关于突发事件的研究11-13
- 1.2.2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13-14
- 1.3 研究的内容14-16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6-17
- 1.4.1 研究的思路16
- 1.4.2 研究的方法16-17
- 第2章 突发事件与政府信息公开17-31
- 2.1 突发事件17-20
- 2.1.1 突发事件的界定17
- 2.1.2 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特点17-20
- 2.2 政府信息公开20-21
- 2.3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21-23
- 2.3.1 及时主动公开的原则21-22
- 2.3.2 准确真实一致的原则22-23
- 2.3.3 维护公众利益的原则23
- 2.4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23-26
- 2.4.1 主动公开真实准确的信息23-24
- 2.4.2 积极引导公众与媒体24-25
- 2.4.3 主动承担各种责任25-26
- 2.5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26-31
- 2.5.1 公众层面的意义26-28
- 2.5.2 政府层面的意义28-29
- 2.5.3 社会层面的意义29-31
- 第3章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现状31-45
- 3.1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31-34
- 3.1.1 保密求稳阶段31-33
- 3.1.2 逐步公开的阶段33-34
- 3.1.3 主动公开的阶段34
- 3.2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方式34-37
- 3.2.1 政府官方门户网站34-35
- 3.2.2 社会化的网络平台35-36
- 3.2.3 传统的大众媒体36
- 3.2.4 新闻发布会36-37
- 3.3 互联网时代应对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因37-39
- 3.3.1 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37
- 3.3.2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37-38
- 3.3.3 公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38
- 3.3.4 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38-39
- 3.4 典型案例分析39-45
- 3.4.1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39-41
- 3.4.2 湖南临武瓜农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41-42
- 3.4.3 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13年H7N9疫情的政府信息公开42-45
- 第4章 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与挑战45-51
- 4.1 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45-49
- 4.1.1 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不健全45-46
- 4.1.2 有些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观念落后46-47
- 4.1.3 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健全47-48
- 4.1.4 政府部门缺乏专门的机构负责信息公开48
- 4.1.5 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中的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48-49
- 4.1.6 新闻媒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49
- 4.2 互联网时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挑战49-51
- 4.2.1 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态度面临挑战49
- 4.2.2 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面临挑战49-50
- 4.2.3 突发事件政府信息的获取辨别面临挑战50-51
- 第5章 发达国家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做法与启示51-55
- 5.1 美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51
- 5.2 英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51-52
- 5.3 日本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52-53
- 5.4 发达国家政府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对我国的启示53-55
- 5.4.1 建立和完善有关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53-54
- 5.4.2 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54
- 5.4.3 充分利用新技术完善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54-55
- 第6章 互联网时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对策55-61
- 6.1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55-57
- 6.1.1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55-56
- 6.1.2 完善相关问责及救济制度56-57
- 6.2 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公开建设57-59
- 6.2.1 政府部门要转变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观念57-58
- 6.2.2 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突发事件信息公开58
- 6.2.3 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58-59
- 6.2.4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59
- 6.3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传松;朱挢;;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2期
2 卓旭英;;如何实现基层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J];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郑永年;;公众想听见自己的声音[J];法人杂志;2007年05期
4 李毅华;;官员转变是公众“微监督”的胜利[J];学理论;2013年08期
5 流沙;;寻找公众利益最大“公约数”[J];社区;2013年04期
6 赵春雷;;论政府信息公开中公众的体验及其改善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杨守涛;;政府与公众间的协商不平等问题及其对策[J];领导科学;2014年14期
8 包颖;;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维护公众利益[J];中国社会组织;2014年05期
9 曹礼海;;警察临战公关目标公众的选定[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岩松;李锐;;健全和完善公众利益诉求表达的网络渠道[J];电子政务;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伟;;英国新闻自律体系的公众利益观[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孙旭培;滕朋;;公众利益原则与传播文明——由“黄金高事件”报道引发的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3 李大光;;计划向自由:中国科学传播亟待转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4 王岩;李欣玮;白婧;张殊卓;聂稻波;王静;;浅议创造性审查中的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冲突与平衡[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5 毛传登;;浅议公众参与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t
本文编号:1012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01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