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视域下中国体育外交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家形象视域下中国体育外交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作为一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名片”,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体育是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最为经常和有效的方式,是一种深受各国公众所喜爱并易于接受的“世界通用语言”。而体育外交做为一种新型外交方式,由于其具有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先天优势,己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张,引起了国际旧有秩序的调整,因此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中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形象。如何通过沟通和交流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有的放矢开展针对他国公众的外交活动,引导和改变他国公众对我国的主导感情,促进正向认同的构建,成为发展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体育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发展路径的考察,成为了当代中国改善国际关系的现实之需,对于丰富体育外交发展战略,抵制“妖魔化中国”的图谋,塑造“和平大国”形象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体育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家形象”和“体育外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体育外交发展历程,着重解读了“乒乓外交”和“北京奥运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效果;分析了目前我国体育外交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着眼未来为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在风雨中蓬勃壮大,体育外交发展同样成果卓著,各种体育外交活动也在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在国际社会旧有格局面临调整,中国国家形象亟待优化的历史背景下,体育外交工作则面临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强合作,积极调整,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体育外交对国家形象的塑造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全力推进体育外交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才能树立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服务中国崛起。
【关键词】:体育外交 国家形象 发展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导论10-11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2 文献综述11-17
- 2.1 国外关于国家形象与体育外交的研究综述11-14
- 2.1.1 关于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11-12
- 2.1.2 关于体育外交的相关研究12-14
- 2.1.3 关于体育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关系的相关研究14
- 2.2 国内关于国家形象与体育外交的研究综述14-17
- 2.2.1 关于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14-15
- 2.2.2 关于体育外交的相关研究15-16
- 2.2.3 关于体育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关系的相关研究16-17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7-18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8
- 3.2.1 文献资料法17
- 3.2.2 内容分析法17-18
- 3.2.3 案例分析法18
- 4 分析与讨论18-50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18-23
- 4.1.1 国家形象18-19
- 4.1.2 体育外交19-22
- 4.1.3 体育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关系22-23
- 4.2 新中国体育外交对国家形象的塑造23-41
- 4.2.1 中国体育外交发展历程23-30
- 4.2.2 体育外交塑造国家形象的实证研究30-41
- 4.3 现阶段中国体育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面临的挑战41-45
- 4.3.1 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41-42
- 4.3.2 在重要国际组织及重大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缺失42
- 4.3.3 国家形象“他塑”现象42-43
- 4.3.4 国内体育界的负面影响43-45
- 4.4 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建议45-50
- 4.4.1 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丰富国际体育文化理念45-46
- 4.4.2 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增强中国体育的话语权建设46-47
- 4.4.3 强化媒体合作,,助力国家形象的正面传播47-48
- 4.4.4 注重社会精英力量在体育外交中的参与48-49
- 4.4.5 修炼内功,做好体育强国建设49-50
- 5 结论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英;;我国体育外交新论[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8期
2 刘铭赜;白玲;孙爱慧;;浅谈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体育外交[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2期
3 王高山;孔晓红;;论我国的体育外交政策——基于概念的解读[J];品牌(下半月);2013年03期
4 王福刚;;体育外交的应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金永刚;;也谈体育外交[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史国生;体育外交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与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4期
7 李德芳;;体育外交的作用及其运用——以北京奥运会为例[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10期
8 邓红英;;略论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祝莉;唐沛;;中国体育外交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12期
10 金明洙;;韩国体育外交之研究[J];理论界;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沛;;我国体育外交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王润斌;张胜军;;中国体育外交:作用、问题与任务[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交流中心副主任 公冶民;发挥好体育外交功能之我见[N];中国体育报;2013年
2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梁建生;法国:体育外交提升国家影响力[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记者 蒋亚明;法国体育事务大使畅谈体育外交[N];中国体育报;2014年
4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美国的“体育外交”[N];光明日报;2006年
5 陈盈;搞起“体育外交”,美国向伊朗示好?[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本报记者 罗俊;朝韩牵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中国体育外交中领导人角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野;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对体育外交政策的价值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孙阳;国家形象视域下中国体育外交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王昊;论新中国的体育外交[D];外交学院;2006年
5 马悦;论我国体育外交的作用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忠华;论体育外交在和谐世界构建中的价值[D];燕山大学;2010年
7 赵帆;提升我国软实力视域下的体育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姬秋忆;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外交探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金明洙;韩国体育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栋;软实力视角下的我国体育外交路径探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44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04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