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基于江苏省M镇农户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满意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1:10

  本文关键词:基于江苏省M镇农户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满意度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一体化 农户动迁安置 满意度 Ordinal Logistic回归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如何解决好过程中的动迁安置问题就不容小视。然而在近年来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多数农户安置后的生活水平、发展等方面都因为失地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作为动迁安置的对象,是决定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效果的微观主体,研究并寻找影响其满意度的不同因素,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和后续安置工作,有益于弱化由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而引发的与农民相关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对于提高农户整体满意程度以及体现广大农民的主人翁地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文中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国内外现阶段关于征地补偿、安置问题以及满意度问题的研究现状,并由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文中提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表述,并指出期望模型与双因素理论为提高农户对整体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满意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描述了被研究地区江苏省M镇的区域概况、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方面,介绍了江苏省M镇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工作开展现状、安置方式和补偿标准。第四章对问卷设计及指标选取思路、数据获取及处理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试找出单个因素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第五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即对实地调研结果进行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对整体满意度表示显著的相关变量并进行深入分析。第六章基于对影响农户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满意度的显著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工作中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第七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后续研究的展望,并提出了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对江苏省M镇的具体情况与研究结果,笔者试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引导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提升农民长效收益,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失地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及长远生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加强新型社区建设,提升安置小区整体水平。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以新城市社区为标准规划动迁安置区,坚持按照区域功能布局规划城市建设,同时在保证完成住宅社区生活的前提下,注意周围交通、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购物娱乐和其他公共配套建设;按照农民市民化转变的要求,完成动迁安置小区的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水准。第三,确保动迁安置工作合理高效,提高整体满意度。在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前,要充分权衡当地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达到了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没有帮助,因地制宜开展动迁安置。要采取多种动迁方式和补偿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实行安置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完善动迁安置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动迁安置补偿方案,公开整个动迁安置补偿过程,确保动迁农户享有知情权,提高动迁农户的整体满意程度。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户动迁安置 满意度 Ordinal Logistic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C912.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引言9-20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文献综述10-16
  • 1.2.1 国外研究动态10-12
  • 1.2.2 国内研究动态12-15
  • 1.2.3 文献述评15-16
  • 1.3 研究目的16
  • 1.4 研究内容16-17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19
  • 1.5.1 研究方法17
  • 1.5.2 技术路线17-19
  • 1.6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20-26
  • 2.1 相关概念界定20-22
  • 2.1.1 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20-21
  • 2.1.2 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21-22
  • 2.1.3 满意度22
  • 2.2 相关理论22-25
  • 2.2.1 双因素理论22-24
  • 2.2.2 期望模型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江苏省M镇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现状26-32
  • 3.1 研究区域概况26-27
  • 3.2 江苏省M镇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方式27-28
  • 3.2.1 货币安置27
  • 3.2.2 半货币安置27-28
  • 3.2.3 产权置换28
  • 3.3 江苏省M镇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补偿标准28-29
  • 3.4 江苏省M镇农户城乡一体化房屋动迁安置方式具体操作流程29-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问卷设计、指标选取与描述性分析32-43
  • 4.1 问卷设计、指标设置、数据获取及处理32-34
  • 4.1.1 问卷设计32
  • 4.1.2 指标设置32-33
  • 4.1.3 数据获取及处理33-34
  • 4.2 描述性分析34-41
  • 4.2.1 不同被调查者个体特征与整体满意度分析34-36
  • 4.2.2 安置前不同居住条件类指标与整体满意度分析36-38
  • 4.2.3 公共服务类指标与整体满意度分析38
  • 4.2.4 社区服务与物业管理类指标与整体满意度分析38-39
  • 4.2.5 征地补偿类指标与整体满意度分析39-40
  • 4.2.6 动迁安置方式与整体满意度分析40-41
  • 4.2.7 对媒体关于动迁问题相关报道的关注程度与整体满意度分析41
  • 4.3 本章小结41-43
  • 第五章 江苏省M镇农户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满意度实证分析43-54
  • 5.1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43-48
  • 5.1.1 模型选取依据43
  • 5.1.2 变量选取依据43-46
  • 5.1.3 变量说明46-48
  • 5.2 分析结果48-52
  • 5.3 不同理论基础的影响方式分析52-53
  • 5.3.1 双因素理论的影响方式52-53
  • 5.3.2 期望模型的影响方式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提高农户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满意度的建议54-56
  • 6.1 引导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提升农民长效收益54
  • 6.2 加强新型社区建设,提升安置小区整体水平54-55
  • 6.3 确保动迁安置工作合理高效,提高整体满意度55-56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56-57
  • 7.1 研究总结56
  • 7.2 研究展望56-57
  • 附录57-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顺桥;“五轮”驱动:朝着城乡一体化[J];求是;2004年11期

2 ;浙江嘉兴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9期

3 彭穗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09期

4 王春光;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10期

5 陆成东;;城乡一体化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6 吕桂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以莱芜市为例[J];理论学习;2008年11期

7 李胜玉;;发挥支持和保障作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J];山东人大工作;2008年10期

8 钟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领导科学;2008年20期

9 于小英;;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益探索[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周民良;;北京:有望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J];北京观察;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跃;张雄;;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小梅;张耀华;赵旭;邓晓娜;;成都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志仁;;关于扎实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4 张文茂;;北京市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城镇化转型[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5 杨玉民;;推动汕头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岩;;浅谈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7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8 杨玉民;;推动汕头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9 吴强;张乃文;;首都城乡一体化的新选择:经验、问题与新路径[A];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C];2012年

10 张祖群;邓阳;;试论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经验、误区以及对北京的借鉴[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 蒲兰;“推进城乡一体化见成效”成为昨日市民推荐最热点[N];成都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必须坚持完善体制机制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3 姚庚荣 虞圣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之探[N];常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顾海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N];贵阳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顾海洋;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N];贵阳日报;2007年

6 记者  马国军;我市加速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N];济南日报;2007年

7 李伟;6个专项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N];莱芜日报;2007年

8 周玲艳;提高“四种能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9 晓红;涪陵区推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新政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武平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民进城步伐[N];洛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于炜;第三类聚居:城乡一元生命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韩立红;哈尔滨都市圈内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张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汤芷萍;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汤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史小红;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鄂尔多斯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胡兰芳;县域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韩强;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红兵;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郎海蕾;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模式与路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静;大连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崔凤;新疆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高增芹;基于城市化质量的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及其时空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聃;政府与市场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10 杨剑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078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