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崔氏科举家族的初步考察
发布时间:2017-10-27 00:31
本文关键词:唐代崔氏科举家族的初步考察
【摘要】:在唐代,入仕主要有军功制、门荫、科举三种途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唯有科举入仕。对于世家大族而言,他们的入仕途径则多一点,然而一些有远见的世家大族逐渐意识到科举对于后代及家族发展的重要性,重视教育,鼓励族人通过科举入仕。由于这些世家大族既有政治经济基础,也有文化教育底蕴,所以在科举考试录取比例极低的唐朝也不断有子孙陆续及第,并逐渐形成科举家族。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科举家族绵延数世,通过科举保存家族实力,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有一席之地。崔氏是唐代的“五姓七望”之一,在唐代世家大族中有代表性,本文以崔氏家族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科举对世家大族发展的影响。本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等三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学术史进行了回顾,提出了研究科举家族的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正文中包含四个章节。第一章探讨崔氏科举家族的形成,考察了崔氏的源流、崔氏科第人物,并根据科举家族的概念确定了符合该定义的崔氏房支。第二章从时期和房支两方面探讨了崔氏科举家族的分布。第三章从不同时期各房支及第人数、不同房支进士数、不同房支名人数等几方面对崔氏科举家族进行了比较。第四章从个人努力、家庭教育、家族影响、社会制度的导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崔氏科举家族的研究启示。第三部分结语中主要总结了士族子弟重视科举的原因,科举制的兴起对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崔氏家族能够在科举中占据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唐代 崔氏 科举 科举家族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91.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唐代科举与科举家族8-16
- 第一节 概念界定8-9
- 一、科举8
- 二、家族8
- 三、科举家族8-9
- 第二节 唐代科举研究9-11
- 一、唐代科举制度研究9-10
- 二、唐代科举人物研究10-11
- 第三节 唐代科举家族研究11-13
- 一、科举家族概念的提出11
- 二、唐代科举家族研究11-13
- 第四节 科举家族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3-16
- 一、研究意义13-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唐代崔氏科举家族16-50
- 第一节 崔氏源流考16-19
- 一、崔氏溯源16-17
- 二、清河崔氏17-18
- 三、博陵崔氏18-19
- 第二节 唐代崔氏科第人物19-29
- 一、登科时间可考崔氏科第人物19-25
- 二、登科时间未详崔氏科第人物25-28
- 三、崔氏知贡举人物28-29
- 第三节 唐代崔氏科举家族29-50
- 一、郑州房29-30
- 二、鄢陵房30-31
- 三、南祖房31-33
- 四、清河大房33-35
- 五、清河小房35-37
- 六、清河青州房37-39
- 七、博陵安平房39-40
- 八、博陵大房40-42
- 九、博陵第二房42-45
- 十、博陵第三房45-46
- 十一、房支未详崔氏科第人物46-50
- 第三章 唐代崔氏科举家族的分布50-81
- 第一节 唐代时期划分50
- 第二节 唐代崔氏科举家族的时期分布50-72
- 一、初唐崔氏科举家族50-54
- 二、盛唐崔氏科举家族54-59
- 三、中唐崔氏科举家族59-66
- 四、晚唐崔氏科举家族66-72
- 第三节 唐代崔氏科举家族的房支分布72-81
- 一、清河崔氏科举家族73-76
- 二、博陵崔氏科举家族76-81
- 第四章 唐代崔氏科举家族的比较81-93
- 第一节 不同房支科举家族及第总人数比较81-82
- 第二节 不同房支进士人数比较82-83
- 第三节 不同房支科第名人比较83-93
- 一、崔氏科举家族不同房支科第名人统计83-91
- 二、崔氏科举家族不同房支名人比较91-93
- 第五章 唐代崔氏科举家族研究的启示93-101
- 第一节 个人勤奋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科举及第的基础93-96
- 一、举子的成功离不开个人努力93-94
- 二、举子的成功还离不开家庭教育94-96
- 第二节 科举入仕是世家大族发展和维系的关键96-98
- 一、家族成员的科举及第决定着一个家族的盛衰96-97
- 二、科第名人的众寡影响着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97-98
- 三、家族文化的传承是科举家族绵延不绝的基本原因98
- 第三节 科举家族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独特视角98-101
- 一、研究科举家族,有利于丰富教育史的研究内容,拓展教育史的研究领域98-99
- 二、研究科举家族,有利于考察选人制度对社会关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99-100
- 三、研究科举家族,有利于具体深入地研究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100-101
- 结语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3
- 致谢103-104
- 个人简历10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104
本文编号:1101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10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