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明断裂带”研究——兼论“文明冲突论”的双重性
本文关键词:欧亚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明断裂带”研究——兼论“文明冲突论”的双重性
更多相关文章: 欧亚大陆 丝绸之路 文明断裂带 “文明冲突论”
【摘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文明涵盖区域之间存在着连接地带或"断裂带"。欧亚陆上丝绸之路穿越的中亚、高加索、巴尔干三个地区均存在这样的断裂带。各种文明在断裂带碰撞,引起了一些摩擦和纷争,但从千百年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看,断裂带更是文明交汇、融合的地带。各种文明、民族、宗教,通过对话、交流和友好交往,在丝绸之路沿线和谐相处而逐渐融合,形成了当今欧亚一系列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利益共同体。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断裂带及冷战后沿这一断裂带而起的一些冲突,正是"文明冲突论"的重要依据之一。不过,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尽管受到文明因素,特别是宗教、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但暴力冲突往往只是一小撮极端、恐怖分子所为,并不能代表不同文明背景的人民大众。而且这类冲突大都源于外部的武力干涉和内部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矛盾。因此,纯粹的"文明冲突"或完全由文明原因导致的冲突都是不存在的。虽然"文明冲突论"存在漏洞和谬误,却也指出了不同宗教、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碰撞会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重要作用,提醒我们要对文明因素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这就是"文明冲突论"的双重性所在。
【作者单位】: 上海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
【基金】: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市法学高原学科(国际法与国际政治方向)的支持;上海政法学院创新性学科团队支持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D822
【正文快照】: 两千多年来,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沿线逐渐形成了各种文明之间的断裂带,一些冲突和纷争由此而起。然而,文明断裂带往往也是文明融合带,居住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不同文明、宗教、民族之间既有碰撞,又有着对话、交流和友好交往。经过许多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它们在丝绸之路沿线和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满素;;三问“文明冲突论”[J];领导文萃;2009年06期
2 金君晖;;“文明冲突论”并非偶然[J];世界知识;1995年09期
3 蒲俜;评“文明冲突论”[J];新视野;1994年05期
4 赵淑阳;;正视“文明冲突论”[J];青春岁月;2013年23期
5 金灿荣;;“文明冲突论”的启示意义[J];世界知识;1995年09期
6 王一芬;;也评“文明冲突论”[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杨生平;;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评析(上)[J];现代国企研究;2011年10期
8 李小兵;从“文明的冲突”看“西方的没落”──论“文明冲突论”的理论背景与社会基础[J];哲学研究;1995年09期
9 卜奇文;澳门模式与“文明冲突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10 周善和;;对“文明冲突论”的诠释与评价[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黄皖毅;“文明冲突论”的中国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石玉;“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余秋雨;“文明冲突”的误区[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媒体评论员 熊培云;从中国的车牌看“文明冲突论”[N];东方早报;2008年
5 周言 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违逆时代潮流的“文明冲突论”[N];光明日报;2001年
6 国纪平;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N];人民日报;2007年
7 徐平;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N];学习时报;2011年
8 盛邦和 何爱国;游戏规则 大家遵守[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罗容海;文明因多彩而美丽[N];光明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杨骏;核问题,美国没咋吓唬住伊朗[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t,
本文编号:1293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29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