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预防新途径——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
本文关键词:网络犯罪预防新途径——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 出处:《南都学坛》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犯罪心理 网络犯罪 预防 多元角色 系统工程
【摘要】:网络犯罪心理具有普通犯罪心理的共性,又具有网络犯罪所具有的特性,包括自我实现、猎奇、贪图财利、报复泄愤、政治目的和侥幸等六大心理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都是此种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构建网络犯罪心理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元角色的共同参与:第一,国家首先要构建其良好的网络犯罪预防的环境基础;第二,社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和文明环境的形成;第三,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第四,个人要加强对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犯罪预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相信终会迎来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Abstract]: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 cultural environment ,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so on are all th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such psychological factors , including self - realization , hunting , greed , revenge ,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 cultural environment , network environment , etc .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荐项目“网络犯罪受害者法律服务平台”,项目编号:1230004324
【分类号】:D917.2
【正文快照】: 一、网络犯罪心理 (一)自我实现心理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笔者认为在自我实现心理中可以分为积极的自我实现心理和消极的自我实现心理。积极的自我实现心理即人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定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以得到社会、他人的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霞;论犯罪心理的实质[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1期
2 宋晓红;研究犯罪心理注意,加强防范和揭露犯罪[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许洪光;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漫谈[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黄泽珊,白伟;试论需要及需要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明光银;家庭不良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栗克元;论犯罪心理的实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何贵初;犯罪心理微观动态分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吕云平;关于犯罪心理画像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刘清华;浅析国企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J];检察实践;2004年04期
10 王志华;主体内外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杰;郭瑞龙;;犯罪心理画像概念辨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白明;;大学生犯罪心理浅析[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邱国j;;市场经济与犯罪心理[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罗大华;何为民;马晶淼;;论犯罪心理结构[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吴志刚;;论犯罪心理结构[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6 宋胜尊;罗大华;傅小兰;章恩友;胡一丁;;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犯罪心理结构分测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陈占虎;;关注犯罪心理[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胜尊;傅小兰;;职务犯罪心理结构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广新;;中国犯罪心理画像及其评估体系理论论纲[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梁平;;关于女青年齐××犯罪心理追踪研究——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初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沙指挥学院 陈庆强;浅谈对犯罪心理的预防[N];人民武警;2008年
2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报告文学》杂志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炳银;探索小偷犯罪心理的深度报告[N];四川日报;2013年
3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安玲;犯罪心理画像可给侦查提供方向[N];人民公安报;2004年
4 郁枫;大学生犯罪心理与心理疾病有关[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杨红玉 陈柏安;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外因与内因[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外因与内因[N];江苏经济报;2005年
7 肖庆平;公开报道恶性事件是否会刺激犯罪[N];解放日报;2008年
8 ;三大因素导致犯罪心理产生[N];天津日报;2005年
9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杨锐;浅析故意犯罪的心理成因[N];贵州民族报;2013年
10 程婷;职务犯罪心理研究之运用[N];江苏法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警察职务犯罪心理预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丁华;符号学视域下《犯罪心理》意识形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莉莉;论异常心理向犯罪心理转化的控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邢雷雷;犯罪心理画像及其本土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远;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轶;从社会环境因素对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谈职务犯罪的预防[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陈仁群;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董少俊;犯罪心理画像应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柴瑞;侦查视角下的犯罪心理画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甘莉;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58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5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