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中国形象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中国形象调查研究 出处:《华侨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形象 华裔青年学生 调查研究 马来西亚 拉曼大学
【摘要】:国家形象是世界对一个国家的印象与评价,包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具体方面的态度。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在世界当中的实力和社会地位,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一国无形的资产,反之,则会损害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形象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又如何去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马来西亚从古至今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同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了解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群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真实情况,有助于中国在这类群体当中建构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有利于两国睦邻友好的关系,有助于两国更好地合作与发展。本文就此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科学合理地编码,从经济、产品、科技、文化、教育、社会、国民、政府、外交、军事和国际战略等十一个层面,去全面调查分析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群体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情况。首先,本文研究介绍了选题、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有关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做了文献综述;其次,阐述了本文研究的问卷设计过程、问卷设计内容和样本数据采集等情况;再次,对本文研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两种数据分析方法,全面展示了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中国形象认知的全貌,成为文章的核心部分;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国家形象在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优缺点,并据此提出扬长避短来树立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思考和对策。
[Abstract]:National image is the world's impression and evaluation of a country, including in the economy, culture. In a certain sense, the national image deeply affects a country's strength and social status in the world. A good national image becomes an intangible asset of a country. Will harm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What is the real image of the country? And how to create a good national image? These problems a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Malaysia has close ties with China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It is helpful for China to construct a good Chinese national image in this kind of group by knowing the real situation of Chinese young students' cogni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image in Malaysian Raman University.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good-neighborly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o better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are used to code the image of China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Produc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education, society, citizens, government, diplomacy, military 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other 11 level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hinese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of the young Chinese students of Malaysian Raman University.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opic,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national image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Secondl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process of questionnaire, the content of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the situation of sample data collection. Thirdly,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data analysis,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wo kinds of data analysis method, has comprehensively displayed the Chinese image cognition of the young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Raman University of Malaysia. Become the core part of the article; Finally,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the author deeply recogn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image in the group of young Chinese students at the Raman University of Malaysia.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et up a good national image of China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advantages and avoiding its weaknesses.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3.5;D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江;;中国国家形象研究[J];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2 郭颖;赵伟涛;王志章;;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提升的策略研究[J];求实;2009年11期
3 袁赛男;;建国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袁赛男;;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5 金正昆;徐庆超;;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外交新课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刘艳房;;关于新形势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问题的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门洪华;周厚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J];国际观察;2012年01期
8 吴一敏;;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定位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2年05期
9 关世杰;;美、德、俄、印民众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问卷调查分析(下)[J];对外传播;2013年01期
10 周庆安;;读懂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脉络和外延[J];中国记者;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欣路;;中阿经贸中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2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3 倪建平;;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赵磊;;对中国形象的复杂认知和应对之策[A];公共外交季刊2011春季号(总第5期)[C];2011年
5 吴嘉蓉;;试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兼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机遇[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欢迎使用“察哈尔-华通明略”国家形象调查平台[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7 陆小黑;;中国武术:塑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王婉婉;;国际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整合传播”之道[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谷晓江;徐英;;中国国际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形象定位[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雷;中国“龙”形象不是为西方存在[N];中国审计报;2006年
2 周虎城;传播中国国家形象需要记者转型[N];南方日报;2010年
3 吴旭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为中国国家形象的现代性做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我们需要什么形象[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杨川梅;打造国家形象是个长期系统工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记者 荣娇娇;“中国国家形象片”纽约闪亮登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赵磊 卢雅君;中国形象以及国际印象[N];学习时报;2012年
8 驻京记者 杨春;逾三成海外民众认为中国人“幸福”[N];南方日报;2012年
9 县祥 柯健;汶川大地震: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契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思蕴 实习生 谢秉强;国民心态的“韬光养晦”更为重要[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艳房;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阳;“夫人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D];延边大学;2015年
2 陈留俊;海外中国文化年与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王乐双;《中国国家形象—角度篇》和《列国图志:中国》的影视话语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伊凡;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D];吉林大学;2016年
5 郗佼;哈萨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中社会维度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欢;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海罡;埃及《第七日》网站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年
8 邹晨雅;探析韩国纪录片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西南大学;2016年
9 窦喜梅;在滇泰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D];云南大学;2016年
10 何兴锐;“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60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6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