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与美国国内政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2 08:36

  本文关键词:国际贸易谈判的政治经济分析:一个初步的框架(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06年

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与美国国内政治研究

邵镔  

【摘要】:由冷战时期过渡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手段和外交理念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较冷战时期而言,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受到国内政治前所未有的强大而直接的压力,有些既定政策在国内政治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弦易辙。其次,在所有的国内政治力量中,国会给克林顿政府的影响力最大,它可以通过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影响决策结果。再次,,在对华政策方面,克林顿政府应对国内政治的态度和方式有一个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最后,总体上看,克林顿当政期间美国国内政治对两国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给两国关系的改善造成一定的障碍。 回首克林顿时期的中美关系,成绩多于失败,进步超越了挫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712.54;D87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3
  • 一、中心问题的提出8-9
  • 二、相关研究的回顾9-11
  •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成果11
  • 四、独创及新颖之处11-12
  • 五、主要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美国外交政策与国内政治的理论分析13-19
  • 第一节 关于外交政策决策机制的一般性理论探析13-14
  • 第二节 美国外交政策根源追溯14-19
  • 第二章 美国民主党的对华政策19-25
  • 第一节 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政策分歧简述19-20
  • 第二节 冷战期间民主党的对华政策20-22
  • 第三节 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阐述22-25
  • 第三章 90年代前期克林顿政府的对华人权政策与国内政治25-32
  • 第一节 克林顿上任之初的对华态度25-26
  • 第二节 1993年“挂钩”政策的出台26-28
  • 第三节 1994年“脱钩”政策的出台28-32
  • 第四章 90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的对台政策与国内政治32-40
  • 第一节 美国国内关于李登辉访美问题的辩论32-36
  • 第二节 向李登辉颁发签证决策的出台36-37
  • 第三节 中国对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的激烈反应37-40
  • 第五章 90年代末期克林顿政府的对华经贸政策与国内政治40-49
  • 第一节 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地位对克林顿政府的重要意义40-42
  • 第二节 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地位对美国经济影响之辩论42-44
  • 第三节 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地位对美国安全利益影响之辩论44-45
  • 第四节 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地位对中国民众政治权利影响之辩论45-49
  • 结论49-54
  • 一、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49-50
  • 二、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50-52
  •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52-54
  • 注释54-59
  • 参考文献59-61
  • 后记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洁勉;跨世纪世界格局中的美国全球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6期

    2 袁征;总统游说与国会决策[J];美国研究;2001年03期

    3 牛军;论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J];美国研究;1998年01期

    4 袁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探源——兼论美国“战略精英”和中美关系[J];美国研究;1998年02期

    5 王勇;试论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以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为例[J];美国研究;1998年02期

    6 吕其昌,张焱宇;对华PNTR案在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6期

    7 楚树龙;中美合作与分歧[J];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平;;跨国公司的政治行为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2期

    2 王洪杰;中国在21世纪美国全球战略中的角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孙哲,王义桅,赵可金;国会研究:美国研究的新支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许东涛;略论美国霸权主义的形成与新发展[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何帆;国际贸易谈判的政治经济分析:一个初步的框架(6)[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6 徐泉;陈功;;美国外贸法中“快车道”模式探析[J];国际经济法学刊;2005年03期

    7 宋国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4期

    8 李莉;;美国会对华经贸议案的影响[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2期

    9 吴其胜;;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中的“国家”角色——读《国家与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1期

    10 周玉鸿,苏杭;中美关系走向:利益与共识的融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艳秀;美国贸易保护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8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9 孙大雄;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决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邵育群;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1979-2002)[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静;论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娜;中国对美院外游说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波;二战后美国政府规制下利益集团的合法性重塑[D];河南大学;2011年

    4 郭志娟;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张建辉;1991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月鲜;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美对台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李征伟;冷战后中国美国商会在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果;利益集团对美国竞选活动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9年

    9 丁磊;低碳经济下我国战略物资安全的公共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江琴;试析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礼太;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蒋桂矛盾与美国对华政策[J];浙江学刊;2005年04期

    2 卢永嘉;;从对苏、对华政策的冲突看二战前德日法西斯之间的矛盾[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3 王扬;;一战后德国与中国重建外交关系政策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翟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的大亚洲主义论[J];日本学刊;2010年05期

    5 柳德军;;建国前美国援蒋策略的局限及其困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吕书正;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与中共争取东北的斗争[J];唐都学刊;1996年01期

    7 刘少华;新加坡对华政策的演变[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周竹梅;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原因浅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陈世阳;夏欢;;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兼与赵志辉同志商榷[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疏子平;徐希军;;胡适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认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圣达;;东盟对华关系和政策:现状与未来[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王国兴;;美国对华出口控制的趋势、因果与中国的对策[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冼国明;张岸元;;美国跨国公司与国会对华政治[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卿斯美;;辛亥革命时期列强对华政策初探[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6 俞辛焞;李埰畛;;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7 栾景河;;国家利益的抉择——从苏联驻华使馆由南京撤至广州事件看苏联1949年对华政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8 熊沛彪;;论七七事变时期日本的“不扩大方针”——兼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薛衔天;;试论“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内容变化问题[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叶江;;试析《里斯本条约》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兼谈欧盟对台政策未来的走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农;[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豫川;[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孙恪勤;[N];东方早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韩洁;[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刘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马毅达;[N];东方早报;2008年

    7 欧洲所 顾俊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新华社记者 张崇防;[N];人民日报;2010年

    9 党建军 媒体人士;[N];广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专稿 李子秋;[N];世界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丽;中美敌对关系的形成(1949-1953)[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国观”与对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艳秋;决策中层与美国外交决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丁常昕;从缓冲区到结盟:新中国成立前后苏联的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7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是用;安全与发展:二战以来中国—菲律宾关系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刘子奎;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洪涛;中美结构性矛盾辨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蜀蓉;论加拿大对华政策与中加关系[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隆兴;萨科齐政府对华政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亚华;英·甘地时期印度对华政策[D];郑州大学;2003年

    4 钞群英;欧盟共同对华政策及其对中国—欧盟关系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建立;印度人民党政府对华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于滨;布什执政以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主要因素[D];延边大学;2004年

    7 张寿奇;试论二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D];安徽大学;2010年

    8 张树彬;试论美国思想库在美国对华政策决策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文圣;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两代总统对华政策及其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10 胡炜;传统基金会及其对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贸易谈判的政治经济分析:一个初步的框架(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