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建设背景下后房溪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究
本文关键词:美丽厦门建设背景下后房溪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究 出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滨海小流域 复合生态系统 后房溪 治理模式 美丽厦门 美丽小流域
【摘要】:厦门市滨海小流域众多,总面积达939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0%。随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发布,厦门将以“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为三大发展战略,推动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厦门市滨海小流域所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影响了美丽厦门的建设步伐。因此,结合美丽厦门的建设背景,探究科学、合理、高效的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对促进美丽厦门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模式主要侧重于小流域生态、经济或社会的某一方面,缺少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将小流域内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因子加以统筹考虑,往往导致治理效率较低、治理成效难以长久维持。本文以后房溪滨海小流域为对象,探究了其在美丽厦门建设背景下的综合治理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对国内外小流域治理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后,基于系统学分析思想,综合运用相关基础理论,从生态系统角度,研究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对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协调、控制与管理的工程;并总结了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思路,包括综合治理特点、基本原则和综合治理策略,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2)从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出发,结合美丽厦门建设与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研究探讨了美丽小流域的建设理念,并将其作为促进美丽厦门建设的一种有效的综合性途径与方法。(3)以后房溪滨海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小流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现状及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上,借鉴典型实践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小流域SWOT分析结果和海陆统筹思想,研究提出生态旅游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促进海陆协同发展;并以建设美丽小流域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该模式和策略对后房溪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Abstract]:Xiamen has many small watersheds with a total area of 939km2, accounting for 60 percent of the city's land area.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strategic plan for beautiful Xiamen, Xiamen will take "Big Bay, Big Mountains and Seas". "Big Garden" is the three maj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ecology. But at present, there is a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coastal small watershed of Xiamen City. A seri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ecosystem degradation, have 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Xiamen. Therefore,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Xiamen,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of coastal small watershed is explor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beautiful Xiamen.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model mainly focuses on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or social aspects of the small watershed. The lack of ec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small water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ecosystem, often lead to low governance efficiency. The effect of governance is difficult to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of Fangxi Binhai small watersh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autiful Xiamen construction.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fter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gress of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systematics analysis thought, comprehensive use of relevant basic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l of small watershed is the project of coordin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bsystems in the complex ecosystem of small watershed. And summarized the small watershed complex ecosystem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ought, including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rategy. From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small watershed complex eco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Xiamen and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astal small watershed is discus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beautiful small watershed and regards it as an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way and metho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Xiame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mall watersh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ypical practice model is used for reference,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 of SWOT analysis of small watershed and the thought of overall planning of sea and lan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ecotourism and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is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sea.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small watershe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odel and strategy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oufangxi coastal small watershed.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一飞,胡建红;论建德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当代生态农业;2001年Z2期
2 陈锦春,林丽清;福安市里湾溪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其效益[J];福建水土保持;2003年04期
3 邵文华;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J];吉林水利;2004年08期
4 都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一把好“尺子”[J];北京水务;2008年05期
5 张启昌,岳红光,,高文韬,郝广明;股份制形式治理小流域的综合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年03期
6 覃安培;灵山县前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J];广西水利水电;1997年04期
7 郝燕湘 ,王春峰;伊朗小流域综合治理考察[J];国土绿化;1999年05期
8 张明媛;李星耀;童伟;王永飞;王喜飞;;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抵御水旱灾害的有效措施[J];北方环境;2013年10期
9 张萍;蒙普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社会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3期
10 李永贵;;湟源县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浅议[J];青海环境;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固原市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宝林;;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3 段巧甫;;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A];山西省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讨会材料[C];2000年
4 袁爱萍;;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分析方法探讨[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洪军;于洪军;;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钟明星;黄正建;;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会清;方天纵;李翠文;;蓟县五百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范文星;杨金春;;浅析小流域综合治理对防灾减灾的作用——以永定县深塘小流域为例[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西照;王忠;乔翠梅;郑黎明;;新时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袁晓武;;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时启磊 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水务局;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开放化[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周波;农村小流域亟待综合治理[N];桂林日报;2007年
3 记者 黄建华邋通讯员 粤水婷;全省1182条小流域需要综合治理[N];广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黄穗诚 通讯员 粤水婷;全省1182条小流域纳入治理[N];广东建设报;2008年
5 粤水婷 陈清浩;明年安排5000万综合治理小流域[N];南方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周迎久 通讯员 王锦慧;保定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马生录;我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凸显[N];青海日报;2013年
8 记者 罗连军;我省召开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场观摩会[N];青海日报;2013年
9 通讯员 孙国恩;青海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N];人民长江报;2013年
10 付连湖、李文超;丰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N];承德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艳红;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曹波;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郭月峰;小流域防护林碳汇效应及空间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袁东海;红壤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陶宝先;苏南丘陵区森林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杨海龙;三峡库区小流域森林植被理水调洪规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超;美丽厦门建设背景下后房溪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党小虎;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文训;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5 李岩;山西浑源京津风沙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孙一博;灰色关联法分析小流域水土资源配置方案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李中军;泰安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国重;多目标优化法在磨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张文普;金沙江干热河谷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晓峰;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40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4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