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 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doc
本文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张英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
提交者: humanities.cn 日期: 2008/07/22 阅读: 117
来源:中国电影
摘要:"可以说,WTO 时代的后社会主义市场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新一代城市导演的艺术风格 从先锋到通俗剧式 、意识形态立场 从激进到保守 、体裁实验 从喜剧到犯罪恐怖片 如此驳杂复杂。他们虽有明显缺点,但在新千年出现的新导演数量 包括大量独立制片 ,以及他们某些处女作引人注目的特点,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引用毛泽东在文革中的语录,世界属于年轻人,虽然这一次,“世界”不再指沉浸在政治理想主义中的红色王国,也不是被青春怒火引爆的自我放逐的个人空间,而是一个受到后社会主义电影业的力量场――资本、政治、艺术、希望还有边缘――相互作用的广阔天地。"文章覆盖面较宽,所举的例子以2002年以前的为主,基本都是90年代电影,,恐怕是面向西方学者所写的旧文。
20 世纪90 年代初的中国电影生产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国家投资、以宣传为宗旨的主旋律影片,这类系列大片当时相当引人注目。第二类是艺术片,它们不如80 年代那么前卫。因数量上 而非质量上 的锐减逐渐成为少数派片种。第三类是娱乐片或商业片,它们题材多样,价值观各异,已经成为电影生产的主流。到了90 年代末,艺术片和娱乐影片越来越接近官方意识形态,而主旋律影片则逐渐显露出商业特征,成功吸引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影片导演,1999 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片即可作为代表。其结果是,艺术、政治和资本结成了新联盟。这是一个强大的新生力量,它重新把旺盛的创作力转向市场,也在90 年代暂时促使年轻的“地下”或“独立”导演同时在制片厂
本文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6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