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03:00

  本文选题:思维导图 切入点:中学生 出处:《聊城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记忆巨匠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是一种利用发散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它既是一种有效记忆的工具,又是一种思维拓展的工具。思维导图协调左右脑的功能,将左脑的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词汇、阅读、数字、推理、分析等)以及右脑的形象思维(包括节奏、空间意识、形象、情绪情感等)调动起来,利用图片、线条、色彩等将思维的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就是运用发散思维思考的过程,形成结果就是调动大脑思考的结果。它把一段段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多彩的图画,更能吸引学生的眼光,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清晰明了的找出重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目前为止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次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深刻剖析了前一阶段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1)虽然这样,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手段仍是没有更新,始终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能满足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积极开动大脑进行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知识点杂而多,重点多,跨度大。而现下的历史教科书设计多以单元为主,逻辑性差,跳跃性强,这给学生学习增大了难度。根据笔者的调查:部分学生知识点都已经掌握,可是在考试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有学生对历史年份不敏感,总是记不住,这十分影响做题。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方便记忆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当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很小,仅有一小部分老师运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归纳总结某章或某节的知识点。本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二章对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解读,包括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以及其与概念图的异同,并总结了目前思维导图在我国(以山东省为例)的应用范围及现状;第三章运用对照实验来具体说明思维导图对中学生历史学习产生的影响,以此来间接说明思维导图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四章是对第三章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思维导图的优势和不足。第五章以山东省历年高考题为例进一步说明思维导图应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以及针对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大规模应用的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燕;;浅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10期



本文编号:1679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679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