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政治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11:37

  本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政治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分婪号:
UDC:

密纽:

学校代码

焉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擐下的中韩经济政治关系研究





教师

朴城蝌川数攫
kl盼、关系

学科专业嚣称——一 话

支提交目期 硷文芬辫日期 答辩委员套主席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民族主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国际

经济新秩序、全球问题和全球治理等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都赋予了新
的特征和变化。经济全球化是研究和发展中韩经济政治关系不容脱离的 大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韩经济关系的合作性非常明显,表现在贸 易的密切性,产业的互补性,能源合作,环境合作,旅游合作,文化产 业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等。然而两国经济上的竞争性也是不容忽 视的,特别是贸易不平衡、农产品争端、海洋权益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

会日益激烈。而韩国对华投资在中韩经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经济全球化在冷战结束前后对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起着消融和重塑 作用,受此影响,中韩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出现阶段性特征。两国建交后, 中国对韩政策包括经济外交、平衡外交、合作外交和民间外交。而韩国 对华政策包括政治合作政策、经济赢利政策和韩国新外交。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韩关系应坚持以。卜I原则:经济互利原则, 安全合作原则,政治互信原则,官民并举原则和政治、经济、文化同步 原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合作性:竞争性:中韩关系

On china-R.0.K Economic And PoI itioaI ReI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aI Abstract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is the main
treat

GIobaI ization

of the world

now.It deeply influence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clud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intereStS,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ism,international adors,the new order of international problems and global

economics,global
is
an

governance.Therefore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important Of

circumst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al

China-R.0.K(Republic

Korea)

globalization,the
as

cooperation of China-R.O.K

economical

relations is outstanding,such

intimacy 6f trade,mutual supplement of

industries,energy cooperation,envkonmentai cooperation,tourism cooperation,culture

industry cooperation,and integrity of China-R.0.K
conflicts of

area

economics.However,the

competition of
of trade,

economical

relations is not also

neglectful,especially imbalance
interests
an

agriculture,competition of
of R.O.K in

ocean

and international important
role in

market.In economical

addition,the investment relations between two

China plays

countries.
and rebuil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ructure of

EconomicaI Globalization melts
Northeast Asia during

and after Cold

War.In

this

influence,China?R.0.K political

relations demonstrates trait of stage.After setting up policies

official

relations,China c.arrics

OUt

of R.0.K including economic foreign

policies,balancing foreign policies,
pol/cies.R.0.K performs


cooperation foreign

policies,and non?governmental foreign

setting of policies of China,including new foreign policy of R.0.K.

political cooperation,economical

profit and th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hina-R.0.K

relations should adhere to following principles:mutual benefit of economics,cooperation of securitg mutual trust of politics,simultaneousness of government and synchronism ofpolitics,economics and culture.

and

non-government,

Key words:Economical Globalization:cooperation;competition;China-R.0.K relations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是与 中国一衣带水的重要邻邦。探讨中韩经济政治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状及受 到的影响是作者选题的主要目的。 从理论意义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对国际关系理 论产生了重要的冲击,本文阐述了笔者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新认识;另一 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双边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学界的一项重要理 论课题,该题对完善这方面的理论认识有重要意义。 从现实意义看,中国与韩国在经济上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如何扩大两国间 的经济合作,减少摩擦,实现双赢,是当前两国经济交往中一项迫切的现实问题; 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原因,中国与韩国间政治关系向来敏感和复杂,而经济全球 化对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本文还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发展 中韩关系提出几项原则,这也是本题的现实意义之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一直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并有大 量研究成果,但具体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某一双边关系特别是中国与周边新 型工业化国家的关系,学术界并没有给予很多关注。本文试在此方面有所尝试。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概述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世界的主题, 但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作为世界的主要特
征日益明显。和平问题不再是东西方的冷战,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安全问题正 在下降,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却日益全球化,成为各国安全的首要关注;发展问题也

不再是简单的南北关系,北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日、欧三方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而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却出现了层次分化,相互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南北

方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两件灾难性大事——1997年的亚洲金 融危机和2001年的9.11事件,标志着人类社会己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和非传统安全
为主要矛盾的新时代。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研究经济全球
化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以下三点各国学者还是取得了比较一致的共识:首先,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换句话说,它是运动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止
不变的状态;第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是各种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

市场为导向自由流动和配置;第三,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后果是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
联系日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全球经济规则日益统一。

fll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可阻形成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就是各种经 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自由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规则日益统一、 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特征:

1.从宏观层次来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 国家处于从属地位。这既是历史造成的,也是现实情况的客观反映。这表现在:④
发达国家掌握着最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发达国家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全球大多数资

本都是由发达国家提供的;③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绝大多数 集中在发达国家中;④发达国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贸易对象。网
2.从微观层次看,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

要推动者。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1/3的生产,90%的国际直接
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技术转让。“推动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并非来 自宏观层次的政府,而是微观层次的西方国家的私人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 追求利润最大化,积极进行全球扩张。 3.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推动力量。通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概述

的仇视,后者如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使各民族抛弃了几百年的民族纷争,建立了一 个比较和谐的多民族共同体。 4.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学派认为民族国家 即便不是国际关系行为的惟一主体,也是最主要的主体。经济全球化使政府间国际 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数量剧增,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急剧膨胀成为当前国 际关系的新特征,公司利益、母国利益和东道国利益三者纠缠在一起,异常复杂。 有些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富可敌国,直接掌控着一些弱小国家的经济命脉,左右其 政策。 5.南北关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命运,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 则深受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之害,日益边缘化。发展中国家这种分化加剧了第三世 界的分裂,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团结反殖反霸、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经济基础没有了, 南北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首先,南方国家失去了东西方阵营对抗时的平衡地位, 战略意义降低,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加大;其次,发达国家与一些工业化水平较高 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双向的相互依赖关系:再次,一些贫 穷的发展中国家仍然与发达国家保持着受剥削的单向依附关系,它们与发达国家的 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滋生了恐怖主义来宣泄对发达国家的不满。”1由于发展中国家 的分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也出现了新情况:发达国家凭借在经济全球化 中的主导地位竭力维护着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新兴发展中国家享受到了现行秩 序的部分益处不再把推翻现行秩序作为目标,而是基本上接受和融入这一秩序,在 其内部寻求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贫穷国家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最大受害者,已沦 落为经济全球化的弃儿。 6.全球问题和全球治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引起的全球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贫富分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毒品泛滥、粮食危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等。全球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空间范围上具有普遍性、全球性,时间长度上具 有长期性、持续性,危害程度上具有严重性、紧迫性,解决方式上具有对话性、合 作性。这就要求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治理,每个国家都应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这为推 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国际体制的改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提供了契机。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关系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一江之隔,地理上的毗邻性便利了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的交流。在双方长达三千多年的文明交流史中,朝鲜民族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并 成为东亚儒家文化圈中一员。二战后朝鲜半岛分为南北两国,虽然南方的韩国不再

与大陆接壤,但却隔海相望。政治的原因导致两国隔绝了近50年,但两国的经济交 流和民间交往却始终没有间断。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升温。“到2005年,两国贸易额超

过10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韩国则成为中国第
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国。”…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不断深化和拓宽,中韩两国在其推动影响下,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明显,合

作机遇越来越多,合作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两国问的经济竞
争。甚至引发争端。

第一节中韩经济关系的合作性
1.贸易密切性。中韩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密切, 这种密切性既体现在贸易额上的增加,更体现在贸易协定数目的增加和贸易规则的 统一。据资料显示,2005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 易伙伴:韩国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两国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也决定了两 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最大商品是纺织原料及制品和矿产品。韩 国对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有机化学品、电子产品、油类制品、钢铁制品、编织物

一般机械、皮革及相关制品等。近年来韩国电子产品、钢铁制品、一般机械等高附
加值产品出口量稳步上升。中韩贸易的密切性还体现在两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的 潮流,先后签订了《中韩政府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

偷漏税协定》、《海运协定》、《中韩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中韩引渡条约》《中国铁道
部和韩国建设交通部铁路交流与合作协定》等一系列贸易及相关协定,并成立了中 韩经贸和技术合作联委会、中韩贸易实物会议等多种合作机制,“”从而在规则和制 度上保证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2.产业互补性。中韩两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国情
的不同,两国的产业也各有优劣,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劳动力资源充沛,薪资

水平较低,据相关资料,“中国工人每小时平均薪资为O.92美元,而韩国工人的平 均薪资为7.75美元,差不多是中国的8倍左右”,【1”因此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 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相对韩国来说 既有价格优势又有质量优势。韩国经济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密集型和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关系

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如汽车、造船、钢铁、石化、通信等产业, 一直是韩国的支柱型产业。两国产业的互补性既拉动了两国贸易的增长,也促进了 产业内的相互合作。 3.能源合作。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 韩国原本就属于能源贫乏的半岛国家,自实现工业化以来能源需求量也较大,是1999 年世界第六大石油消费国和第四大原油进口国,因此,确保能源供给是两国经济发 展面l临的共同挑战。而两国经济上的密切联系和互补性,以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使 两国在能源方面进行合作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在开采俄罗斯油气资源方面。俄罗斯 能源储存丰富,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出口国,其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地区,其 对能源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的中日韩三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轻三国对中东地

区的依赖,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确保能源安全。而且现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
一度达到每桶70美元,这给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

积极引进俄罗斯的能源对两国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俄罗斯油气资源合作方面,
中国应加强与韩国的合作,中韩之间不存在像中日之间政治遏制的顾虑,因而能够 形成双赢局面。而对于韩国来说,由于朝鲜半岛是欧亚大陆的延伸,铺设从俄罗斯 经中国再到韩国的油气管道是最经济实效的。除此之外,中韩两国能源企业也有广 阔的合作前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能源公司与韩国的现代、鲜京集团,具有雄

厚的资金优势、技术实力和市场基础,可以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结成战略同盟。
4.环境合作。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东北亚地区日益严重,沙尘暴、酸

雨、水灾、物种灭绝、城市污染、海洋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危机频繁发生。由于
两国地理位置十分接近,因此一国国内的环境危机经常会波及影响另一国。如中国 的沙尘暴问题,就一度给韩国造成很大影响。2002年春季受中国沙尘暴的影响韩国 就出现全国范围的扬尘天气,一度导致国内六个航线停飞。酸雨问题也是当前两国 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特别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 于美国的第二大废气排放国。而大气的污染不仅危害中国,韩国也深受其害。此外,

中韩两国隔黄海相望,海洋环境也是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开展环境保
护方面的合作是两国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领域。自1998年至今,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 已召开了六次会议。韩国政府还积极鼓励私营企业进军中国环境市场,在2003年发 表的“中国环保市场现状和进军战略”报告书中,提出韩国应灵活利用政府的对外 经济合作基金,同时建议韩国政府降低这一基金的利率。“21 5.旅游合作。旅游业被誉为是绿色环保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旅游特 别是跨境旅游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具有得

天独厚的条件。首先,地理位置上的相邻性。便利了两国人民间的来往:其次旅游
资源具有相吸性,韩国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对中国的文化古迹特别向往,而随着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韩剧在中国的热播,中国人也对韩国独特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相吸引;最后交通的 便利性,两国目前已开辟了多条直达航线。自1997年金融危机后两国旅游业取得了
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客源国,也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最

多的十个国家之一。2002年世界杯的举办成为韩国开阔中国市场的契机,金大中总 统曾特别提出要采取措旅吸引中国游客。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必将成为中 国开拓韩国旅游市场的机遇。 6.文化产业合作。经济全球化必定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而这种碰撞或表现为 相互排斥和竞争,或表现为相互吸引和合作。中国与韩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两国 文明特别是传统价值观念的同质性便利了两国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近年来韩国 影视剧凭借英俊漂亮的影视明星、曲折浪漫的故事情节、优质精良的制作技术抓住 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心,也赢得了很多中年人的好感,以至于在中国掀起一股韩剧 热,有媒体称之为“韩流”席卷中国。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港台地区的流行音
乐在韩国也深受欢迎,引发了韩国学习汉语的热潮,韩国媒体称之为“汉风”。“韩

流”和“汉风”之所以经久不衰,起支持作用的是两国共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可 以说是具有同质文明的两种不同文化的兼收并蓄。正因为有此基础,两国在文化产
业如影视、音乐、书画等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7.区域经济~体化合作。自由化、集团化和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而当前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已完全具备了实现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的经济 条件。东北亚经济三强一中日韩之间的相互贸易增长迅速,2005年中国成为韩国最 大的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国;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 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日本是韩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2002年以来中 国便成为韩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对象国,而从1995年起中国是日本在亚洲最大的对外
直接投资对象国,2002年日本对韩投资达14.03亿美元,占韩国引进外资的15.4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受政治和历史因素的制约,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合作进
展缓慢,且仅限于小区域,如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和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环黄 渤海经济合作圈主要包括中国东海岸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韩国西海岸地区和日

本的九州地区,而且各地区在资金、技术、资源和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上各有优 势,既可互补不足又可相互提供市场。目前韩国在中国环黄渤海地区投资占其对华 投资的80%左右。“31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 易区的设想曾一度成为三国学者讨论的热点。2002年11月朱路基总理在东盟与中
日韩峰会上提出适时启动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研究的设想。2003年10月 7~8日,三国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三方合作联合宣言》,预示着中日韩自由贸易

区的构想进入一个新的启动阶段。韩国对建立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也积极 支持。韩国总统金大中在1999年“东盟+中日韩”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探讨三国经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关系

济合作的可能性。虽然三国都持积极态度,但都有自己的打算,而且三国之间的现

实困难也不容忽视,如:三国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必定在规则制定和利益分配上产
生争端;韩日两国对中国崛起还保持警惕,特别是日本;而中韩两国对于日本在历 史问题上的态度十分不满;此外美国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自由贸易区三国

应坚持平等互利、循序渐进、资源技术共享、实现共赢的原则。中韩在东亚货币合
作、金融合作、铁路建设、货运合作方面也都有共同利益,中韩合作有条件也应当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第二节中韩经济关系的竞争性
经济全球化带给各国的不尽然全是合作,竞争同样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其激烈 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中韩两国虽然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合作领域广阔,但两国 间激烈的竞争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1.贸易不平衡。1993年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对韩贸易逆差的不利地位,2001年中 韩贸易逆差高达108.68亿美元。“”导致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中国自身产 品竞争力差的因素,也有韩国市场保护的因素。长期的贸易不平衡并不利于两国长 期的经贸往来,而要消除贸易不平衡必需由两国共同做出努力。 2.农业竞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一直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而农业在韩国 则属于弱势产业,是韩国政府重点保护的领域。这一矛盾必然会引发两国问的农产 品贸易纠纷。2000年中韩之间爆发的大蒜战就是典型例子。2000年5月31日,韩 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6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韩国的大蒜征收315%的高关税(原为 30%)。作为报复措施,中国则宣布抵制韩国生产的手机和聚乙烯。前者涉及金额 1529万美元,而后者多达5亿美元。后经两国协商双方才达成协议,中国同意解除 对韩国的手机和聚乙烯的进口禁令,作为回报,中国将能以低关税向韩国出口3.2 吨大蒜。“”从而结束了一场持续40天之久的贸易战。2005年12月在香港举行世贸 组织部长会议期间,韩国农民以反对开放农产品市场为目的的激烈抗议活动,表明 韩国在农业方面仍然存在保护主义基础,两国在农业领域依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 导致贸易纠纷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2000年的大蒜战也给两国在处理纠纷时提供了 借鉴:只要两国都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能尊重对方的利益,做出合理的让步, 就可能避免争端,变零和关系为双赢关系。 3.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韩两国间的经济技术差距 越来越小,两国产业的互补性也会随之减弱,越来越多的产业会为争夺国际市场份 额而进行激烈的竞争。1997年,韩国向美国出口在1亿美元以上的产品29项,其 中同中国产品存在竞争的多达22项。韩国贸易协会发表的报告称,2000年韩国出 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904种商品同中国相应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应该认识到,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经济全球化加剧的时代里,不同国家产业间的竞争是正常的,而且健康的竞争关 系有利于双方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这种竞争关系掺杂上民族主义或

权力政治,很有可能会把正常的市场竞争引向歧途,危及两国关系。
4.海洋权益之争。中韩两国在黄海、东海海域的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以及与此有

关的海底资源和渔业资源分配方面有不同的认识,这有可能成为两国产生争端的诱
因。实际上,早在中韩建交之前,中国曾就韩国扣押中国在海上作业的渔船和韩国 同别国“合作开发”、“海底调查”等活动多次提出抗议“”。建交之后两国有意将

海洋权益问题搁置起来,但并不排除这一问题重新凸现的可能性。
总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 一的,竞争促进合作,合作规范竞争。虽然目前中韩经济关系中的竞争性并不占主

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两国间的经济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争端也是不
可避免的。对此,双方应该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把竞争转化成两国合作的契机和 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共赢。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韩国在华投资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就是各种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导

向自由流动和配置,既然是以市场为导向就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俗的说,就
是哪里成本低、哪里获得的利润更大,经济要素就流向哪里。因此每次经济全球化

浪潮都会以跨国投资浪潮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每次跨国投资浪潮都会引起产业的跨
国转移。目前东北亚地区形成了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运动,第一次发生在二战后 的四、五十年代,当时美国国内资本过剩,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积极援助 日本并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日本,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作为后勤补给基地, 极大的刺激了经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迅速发展一举奠定了经济起飞的基础; 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在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战后二十年的黄金发展 期后,经济水平大大提高,劳动力薪资水平也随之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无优 势,而此时的韩国、台湾、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抓住日本、西欧产业结构升 级的机遇,利用自身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确立了出口导向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 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次产业转移发生在八九十年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 革命把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向高潮,发达国家重点扶植和发展信息和生物技术等所谓 知识产业,而韩国、台湾等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资本技 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而由于劳动资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再 次发生转移:而中国、越南等国家在实行经济改革开放之后,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 发挥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目前东 亚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已相
10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关系

当明显:美国的新经济在90年代实现了战后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周期向世界展示了

知识经济的无限潜力。遭到金融危机重创的东亚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积极发
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之后在新世纪出现了 劳动力短缺成本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向内地转移的趋势,而汽车、造船、石化、 钢铁、电子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发展起来。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全 球化引起的这种产业梯形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全球产业分工,但它没有减弱国 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这是因为:一方面任何国家都不愿意在经济全球化中过分的 依赖他国,从而丧失经济独立,因而不论是处于第一阶层的发达国家、处于第二阶 层的新型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第三阶层的中等发展中国家,都会采取积极政策扶 持新兴产业、保护弱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优势、技术优 势、资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对各种产业都具有吸引力,因此谁的综合优势越明显,资 本就会流向哪里。总而言之,第一阶层国家会与二、三阶层的国家在知识密集型产 业方面发生竞争,而一、二阶层国家也会与第三阶层的国家在劳动、资本、技术密 集型产业发生矛盾和竞争。 1.韩国在华投资现状及基本特征。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较晚,主要是因为政治上 的隔绝导致两国在第三次产业转移以前未形成承接,直到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韩 国对华投资才发展起来,但增长速度十分迅猛。建交之初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金额为 1.19亿美元,到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己达21.42亿美元,年均增长78%, 1999年受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韩国对华投资降到了建交后的最低点,但2000年 以后随着韩国经济恢复对华投资又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到2002年8月韩国对华累 计投资共有6746件,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81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 投资对象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 韩国对华投资总体上呈现以下基本特征:①从投资的行业来看,制造业是韩国 投资的主体。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韩商在华投资在1997年前后呈现出不同的趋 势:1997年之前,在制造业中投资最多的行业是文具制造,其次是纺织品、皮革、 电子零部件装配等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这类投资采用利用中国廉价的 劳动力资源然后把产品出口到第三国的方式;但1997年之后对上述行业的投资一直 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而对电子通讯、石油化工、合金机械装备等行业一直呈上升 趋势。这表明韩国在华投资的重心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产业。②从投资方式看,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偏重外商独资形式。在所有对华投 资项目中,外商独资形式比重超过50%,远高于同期我国利用外资中外商独资企业

的比重。③从地域分布来看,韩国资本的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明显偏重某一地区。 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2001年8月底韩资企业在山东
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所在的环渤海湾地区投资达39~73亿美元,占全部投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额的48%,对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投资金额为15.5亿美元

占全部投资额的18.7%。④从投资主体和投资规模来看,大企业投资金额大,但投 资项目有限,而小企业投资项目多,但金额小。据统计,“1992~2002年韩国大型 企业在华投资中只有439件,占总数的6.3%,但占总投资额的60.6%,而中小企业 投资为5149件,占总件数的73.6%,但投资金额只有22.4l亿美元,仅占总投资 金额的36.2%。正因为如此,韩国在华平均投资规模为88万美元,远远低于韩国
海外投资平均规模243万美元,与同期我国利用外资的平均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

距。…”’
2.韩国对华投资的原因分析。韩国对华投资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速发展,

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地理因素。中韩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临近的地
理位置减少了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也便利了韩国商人的往来。②文化因素。一方 面,中国东北地区有大约二百万朝鲜族人,相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便利了韩资企业

在该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两国人民又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 文化观念为韩国企业在华扩大投资准备了文化条件。③资源成本。韩国是一个资源
贫乏的半岛国家,能源和原材料基本依靠进口,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中国是

一个资源大国,许多原材料可以就地取得大大减少了韩资企业的生产成本。④劳动
力成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韩国国内工人工资上涨,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随之

下降,而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这成为最初吸引韩国企业
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据韩国工商会所、中国韩国商会所做的调查显示,在来华投 资所有原因中,廉价的劳动力占51.4%,位居首位。⑤开拓中国市场。韩国以出口 导向型经济起飞,而对外出口的对象主要是美、欧、日发达国家,但是20世纪80

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又面临着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
韩国企业转而开始开拓新的市场。中国进入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 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人口众多,成为韩资企业急于开拓的最大潜在市场。在韩企来 华投资的原因调查中,有30.5%的韩企投资的主要原因是进入中国市场,居第二位。

⑥中国的投资软环境提高。各省市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往往对外资企业实行各种优惠
政策,在土地、水电、进出口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加入vrro后,中国的经济政策、 法律制度、市场规则等与世界接轨,政府决策及公共服务效率大幅度提高,进一步 使中国的投资软环境大幅度提高。 3.当前韩国对华投资存在的问题。①在华韩资企业的投资结构不合理。从在华 韩资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韩国资本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且多数只是劳动密集型的

加工企业,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少、资源消耗较大,甚至造成环境污染。②在 华韩资企业规模较小。一般中小企业仅着眼于利用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对当地经济的辐射拉动效应有限。③投资地区分布严重失衡。韩资企业大多集中在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关系

东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城市的外资企业近乎饱和, 流动人口剧增,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当地的土地和水电供应也面临短缺,而 内地与沿海的经济差距也有所加大。④部分韩资企业形象不佳。企业管理混乱,劳 动环境恶劣,劳资关系紧张等。⑤部分韩资企业的效益较差。多数在华韩资企业取 得成功,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韩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缺乏必要了解,再加上 技术含量较低,管理不当,韩资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破产倒闭。…1

4.推进韩国对华投资的对策。(1)韩国的主要措施:①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 向。鉴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饱和,韩资企业应当抓住机遇,适时
进行产业升级或产业向西转移。②扩大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地域范围。中国地域广 阔,各地区有各自的资源优势,特别是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旌, 西部的投资环境必将大大改善,韩资企业要加大对中国西部的投资。③加速韩资企 业的本土化战略。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将越来越 激烈,韩资企业要想保持并扩大中国市场的份额就必须要融入中国,实行本土化战 略,具体包括企业文化本土化,研发本土化,管理本土化。④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 作,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合作。因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对企业的规模要求 较高,韩资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 节约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市场份额。 (2)中国的主要措施。①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韩国资本改造落后产业,投资高 技术产业。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能在对韩国来华资本不加选 择的照单全收。对于有助于改造我国落后产业或提高科技水平的资本,不但要积极 吸收还要给予政策扶持;而对于那些“夕阳产业”要严加限制。②给予内陆地区特 殊优惠政策吸引韩资企业,以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缩小沿海与内陆的差距。③对 韩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时不能放松对其法律约束。特别要加强对韩资企业生产安全 监督、环境保护监督和保证中国工人合理的工资福利。④鼓励中国企业与韩资企业 开展合作以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并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⑤进一步 改善中国的投资软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韩国在华工作人 员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政治关系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演变
东北亚地区在地理上包括俄罗斯远东、蒙古、日本、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

南北两国。美国虽然在地理上不属于东北亚,但由于其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关系和在 该地区的驻军,美国事实上己成为主导东北亚格局的重要一极。单从国家构成上就 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复杂性:从政治制度来看,既有共和制又有君主立宪制,既有社 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又有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既有共产党一党执政又有多党轮 流执政;从经济制度来看,既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又有单一的私有制经济,还有混
合所有制经济,既有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有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和转型经济;从发展水平来看,既有世界一号和二号发达国家,又有新兴

工业化国家、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从军事力量 来看,既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军事强国又有军事受限制的国家,既有核大国又有无 核国家还有潜在核国家;从双边关系来看,既有同盟关系,又有战略伙伴关系,还
有敌对关系;从民族和文明来看,包括汉族的儒家文明、斯拉夫族的东正教文明、 大和族的日本文明、美利坚民族的西方文明以及朝鲜族和蒙古族的亚文明。可以说

该地区集中了多种经济政治制度、发展水平、军事力量、民族文化,国际关系错综
复杂。 国际关系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主要角色相互作用和组合形成的一 种结构。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权力与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 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 ““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主要是指由中、美、曰、俄四大国所构建的一种大 国四边形,而朝鲜、韩国和蒙古与四大国之间的互动则成为这种地区国际格局的重 要补充。纵观冷战开始以来的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基本可以分为冷战格局和冷战 后格局两大阶段,而经济全球化在消融旧格局、重塑新格局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 作用。 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91年苏联解体,东北亚地区处于冷战国际格局下。 冷战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安全竞争是国家问关系的主题,意识形态的异同对外交政策 产生重要影响,军事力量的均衡是维护东北亚地区稳定的决定性因素,而经济关系 和非传统安全关系只处于从属地位。东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阶

段,即50年代的形成阶段,60、70年代的调整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经济全
球化对冷战格局主要起到了消融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在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总 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亚地区形成了以苏、中、朝、蒙为一方
14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扫除了障碍,因而奉行“全面倒向西方”的政策,在东北亚一度听不到其声音,但 在西方碰壁之后,俄罗斯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意识形态并非是最重要的认同 条件,而且西方国家并未放松对它的警惕,普京上台后确立了“双头鹰”政策,重
回东北亚。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政界 和民众在80年代后期对美显露出的独立气魄荡然无存,但其追求政治大国的梦想不

但未破灭反而更加急切,主要策略也调整为“借船出海”,强化日美同盟,借美国 力量实现大国梦。美国在克林顿上台后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这次经
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一举奠定了冷战后的超级大国

地位,其在东北亚国际格局中的主导作用也更加明显。中国在冷战后坚持“韬光养
晦”的外交方针,不再在意识形态的竞争中耗费精力,而是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

机遇,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同时积极
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大国的外交关系,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997 年的金融危机给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冷战后格局进入新

的发展阶段。这次危机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经济大国出现 在东北亚舞台上。在以往的东北亚格局中,安全层次上是中、美、俄(苏)三方间
博弈,而在经济层次上日本是当仁不让的火车头。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一方 面没有被卷入危机,另一方面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有力地支持了危机中的国家,树

立了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形象;危机过后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东北
亚经济格局中大有取代日本成为东亚经济增长引擎之势。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给 1997年之后的东北亚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经济合作取代安全合作成为维 系东北亚关系格局稳定的主要支柱。2003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第 四大贸易国。其中日本与美国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日本和美 国的第二和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和美国还分别是中国第三和第五大投资来源国。 而中国同俄罗斯在能源合作方面前景广阔。此外,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中日韩” 合作论坛等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各国加强沟通、提高互信的重要场所。其次,经济竞 争日趋激烈,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中的新热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贸 易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更加凸现,也更容易引起与其他国家的经济

纠纷,如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日、中韩农产品争端,以及人民币升值问题。而
且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在能源方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最后,“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同时盛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广阔的

市场潜力成为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各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同时
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恐慌,他 们认为中国崛起对地区稳定和和平带来威胁。

16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府签订了《贸易协定》、《投资协定》、《关于建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委员会的协

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93年5月中国又同韩国签署了《中韩海运协定》 和《环境合作协定》,1994年又签订了《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 协定》、《民用航空临时协定》等一系列经济合作文件。这些经济协议为两国经济交 流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对韩国的经济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开展对
韩经济外交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经济区域一体化方面积极同韩国保持合作。 1999年韩国总统金大中首次提出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中国政府即表示积 极响应,在2002年朱镕基总理提出适时启动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研究的设 想,并于2003年10月签署了《三方合作宣言》。总之,经济外交是中国对韩政策的 重要内容,两国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扩大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根据新功能主义外溢 理论,经济领域的互利合作会影响促成韩国在安全、政治以及一些地区和国际问题 上与中国达成更多共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两国间的经济 竞争性也会凸现,像“大蒜纠纷”等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因而妥善处理这些经济 纠纷将是中国未来对韩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 2.平衡外交。由于朝鲜与韩国的特殊关系以及中国与朝鲜的传统友谊,中国的 对韩政策不能不照顾到朝鲜的利益关切。中国在发展同朝韩两国关系时,奉行一种 平衡的外交政策。这种平衡外交既是历史传统的后续影响,也是现实安全战略的使 然。中国与朝鲜在历史上曾结成经过战争考验的盟友关系,这种历史传统不会因为

同韩国的建交而失去影响;而美韩军事同盟的存在也使中国对韩国未来的战略走向
存有疑虑,出于地缘安全战略的考量,中国也需要保持同朝鲜的密切关系来平衡同 韩国的关系。 中国对韩国和朝鲜的平衡外交在高层领导访问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韩 建交之前中国提前对朝鲜做了解释工作,1992年4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 访问朝鲜,杨尚昆表示中国坚决支持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祖国的正确主张。1994年3 月26日韩国总统金泳三访华,江泽民会见时说,处理朝鲜半岛问题要从维护半岛的 和平与稳定出发,通过对话解决半岛核问题;同年6月6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崔 光率军事代表团访问中国,江泽民会见时重申了中朝两国、两党、两军间的传统友 好关系,加强和发展中朝友谊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1995年10月6日,

江泽民主席出席朝鲜驻华使馆举行的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50周年宴会,他再次强调 巩固和发展中朝友谊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长期方针;同年11月13—17日,
江泽民主席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表示要从长远眼光出发,着眼于大局,着眼于 21世纪,着眼于整个半岛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来处理中韩关系。1998年11月11— 15日,应江泽民的邀请,韩国总统金大中首次访华,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面

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次年6月3—7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金永南率
18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日本历史问题上中韩两国也进行了合作。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中韩两国政府多次要求日本领导人谨慎对待历史问题,停止参拜靖国神社,
强烈批评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和否认侵略罪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4年11

月圣地亚哥m'EC首脑会议期间,就靖国神社问题当面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
了中方的严正立场,在9月5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 涛再次向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开倒车”的行为施压:2005年8月韩国总统卢

武铉访问德国时也批评日本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并在其他场合多次表达对日本
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批评。

在联合国改革问题方面,两国也有相似的共识。中韩两国都主张积极稳妥的推
进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反对在未形成广泛共识的情况下强行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 案进行表决;关于日本争当常任理事国问题,两国认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采取不负

责任的态度,不能取信于亚洲国家,没有资格担任常任理事国。而且韩国还是“团
结谋共识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反对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组成

的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四国联盟”。在安理会改革和日本入常问题上,韩
国立场与中方基本一致。 4.民间外交。中国对韩政策另一重要方针就是加强与韩国的民间交流。2003年 7月卢武铉访问中国时,两国元首就提出扩大文化、教育、新闻和青少年之间的交 流,巩固合作伙伴关系的民间基础。中国大力开展对韩国的民间外交,有利于增加

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消融历史造成的民族隔阂,扩大两国人民对相同价值取向的
共识,减轻和消除韩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疑虑。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 的民间外交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就:仅2003年中韩人员往来达250.4万人次,中国是 韩国公民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国;2003年底韩国在华留学人员约3.5万人,占外国 在华留学生总数的45.5%;截止到2004年3月,双方共建立了75对友好省市关系: 中韩文化交流异常火热,中国劲吹“韩流”,而韩国则刮“汉风”。中国的民间外 交政策产生了巨大效果,据韩国媒体调查,60%以上的韩国民众对华持友好态度,

大大超过了韩国的军事盟友——美国,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
而是机遇。《华盛顿邮报》就曾刊文指出,现在的韩国年轻人没有经历朝鲜战争,而 是在“中国热”和反美游行示威的氛围下成长起来。

第三节韩国对华政策
1.韩中建交前的对华政策演变回顾。从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到1992年韩 中建交,韩国对华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3年),韩国此时 期对华奉行敌视政策,两国完全处于敌对和隔绝的状态。由于冷战的原因和意识形 态的对抗,在美国支持下的大韩民国政策单方面承认了台湾,当时韩国把中国称为

系关治政韩中的下景背化球全济经章三第 “苏维埃在东亚的主要卫星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韩中 关系处于严重的冷战对抗和军事对峙之中。1953年朝鲜战争停以后,韩中关系并 没有得到改善,两国政府和人民相互问的厌恶和敌视情绪日益根深蒂固。1953年lO 月,韩国同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朝鲜及中国、苏联作为主要的军事威胁。 第二阶段(1973~198 年),韩国开始主动对中国进行非政治性接触。70年代初期, 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调整,1972年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9月日本首相田 美被种一,策政华对的国韩了击冲大极这。化常正交邦两现实并访荣角中 的家国义主产共的内在国中括包对整调不得,府政国韩着响影觉感的”卖出“国

政策。1973年6月23日,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表特别声明,宣布韩国要改善同中国、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被称为《六?二三宣言》,但并未引起中国的积极响应。

进入80年代,韩国政府一步表示愿意与中接触、增进了解。1980年全斗焕上
台,提出“朋友之 亦是朋友”的理论,把中国从敌对性国家列入非敌对性国家, 进而列入友好相处国家。韩国对华的非政治性接触也越来越多。1983年中国一民航 客机被劫持到韩国,韩国政府积极配合中国要求,妥善处理了劫机事件。1986年和

。加参团表代出派都国中,会运奥届42第和会运亚届01第了办举后先城汉年8891 第三阶段(198 ~19 2年),韩国加快推行对华关系正常化。198 年7月7日卢泰 愚总统宣布了他的“北方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首先不再把朝鲜看作是敌

时韩国也要实现同中、苏等国家的关系正常化。”1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善同朝鲜关

系,促进和平统一,改善同中、苏的关系。190年9月韩国同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 系,这对韩中关系的接近产生了较大影响。19 年朝鲜与韩国共同加入联台国,这 为韩中两国的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条件。192年8月,经过谈判韩国和中终于建立 了正式外交关系,从而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策政本基华对国韩后以交建.2 外要重的一统平和响影、定稳与平和岛半鲜朝护维是国中。策政作合治政)1( 不,定稳与平和持保岛半鲜朝护维和持支府政国中,示表次多人导领国中。量力部 核何任现出岛半鲜朝成赞不,化无张主:面局乱战与荡动望希

是一统的岛半为认,话对和触接方双持支主自平的岛半鲜朝;器武
北南双方的内部事务,反对外国势力干涉。韩国政府和学术界认为,当前中国的核 定稳平和造塑把国中。化代现实速快,设建济经的内国强加是标目体总和务任心

的周边环境,作为其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朝鲜半岛毗邻中国的东北工业区,

如果朝鲜半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疑,中国不愿意其周边国家拥有核武器,而在经历了两次核危机后,韩国也认识到 中国是为解决危机做出贡献最大的国家。对于中国在半岛统一中的作用,韩国目前

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并不希望朝鲜半岛早日实现统一,因为半岛统一后中 国的影响力就会下降,而且北京对统一后的朝鲜半岛战略走向还不明朗,很可能会
继续与美国保持军事同盟: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会阻碍半岛的统一,因为半岛的 统一消除了东北亚的一大不稳定源,有利于中国的周边安全,而且半岛的统一也可

以使中国卸掉长期援助朝鲜的经济负担,美国也失去了在半岛驻军和部署战略防御 系统的借口。不管持哪种观点,都认为中国是朝鲜唯一可信赖的“盟友”,对其有 重大影响,韩国要缓和同朝鲜的关系,若没有中国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
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并实现南北双方的和平统一,一直是韩国最重要的国家战 略目标,任何外交政策都不能与此目标相违背。基于对中国的上述认识,韩国认为 中国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主要依靠力量与合作对象。为此韩国政府积极开展同中国 的政治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加强同中

不断加快 。台平多更供提作合与通沟治政的国两为会也等制机3+01、CEPA像,化深和 3.在安全领域,中韩两国将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虽然在防范金融危机、打击 蠢簪;邂懦穗萄葡觚保境环行进、感流禽治防、罪犯国跨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政治关系

濒于破产。中国不但没有卷入危机,而且在危机期间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韩国 提供了资金援助,极大地支持了韩国顺利度过危机。此后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价值有 了新的认识:中国已成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保持较 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已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引擎,韩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己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3)韩国外交的新动向。进入2l世纪,韩国外交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最突 出的表现就是外交独立性增强,争取成为东北亚大国的“平衡角色”已是韩国领导 人的共同认识。韩国这种外交新变化萌芽于金大中时期,金大中在未当总统时就曾 表示,韩国人口有4500万,居世界第11位,国民生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居世界 第13位,无论从哪方面说韩国都不是一个小国,之所以把韩国看作小国,是因为她 站在巨人中间。韩国“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迎来一个使我们在东北亚能发挥主导 权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创造只有一个姑娘,却有四个小伙子来求婚的条件”。金大 中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当选为韩国总统,提出“第二次建国”口号,迅速恢复韩国经 济,并决心要把韩国“建设成为~流国家”,到“2020年建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强 国”。那时的韩国不仅可以实现自主安全,还可以在东北亚大国中发挥其他大国所 起不到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成为大国均有求于它的“特殊角色”。 虽然金大中未能继续推行他的雄心壮志,但其战略思想却得到了其后任卢武铉 政府的继承和发扬。2005年卢武铉政府发表了“新外交安全构想”,声称韩国要充 当“东北亚的和平杠杆”,发展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外交关系,在“日中对立 或美中冲突时”担当“调停人”,韩国“不仅要在朝鲜问题上发挥平衡作用,而且 要在维护整个东北亚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平衡作用”,走“中间路线”,被西方媒 体称之为“卢武铉主义”。”“在对华关系上,积极发展两国的战略互动和军事合作。 3月底韩国国防部长尹先雄与曹刚川在北京会晤时,表示要把中韩军事交流“至少 提升到日韩军事交流的水平”,~改过去因顾及韩美同盟而在韩中军事交流中的消 极态度。在台湾问题上韩国避免被绑在“美国战车”上而卷入冲突。就在日美两国 把台湾纳入“共同战略目标”时,卢武铉表示:“在没有经过韩国允许,驻韩美军 不得介入东北亚的争端,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其高级安全顾问也表示,东北亚 必须努力避免美日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防止在东北亚出现新的冷战,美军若介 入台湾冲突,韩国不会参与。在韩美关系上,韩国要求摆脱与美国的“仆从关系”, 实现“平等的伙伴关系”。韩国承认韩美军事同盟和驻韩美军对于维护国家安全、 保持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稳定的积极作用,但对韩美同盟中的不平等地位表示不满, 要求探索新的韩美军事合作机制,提高韩国的军事自主权,把对美国的单方面依赖 转变成相互需要。而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韩国越来越突出外交的独立性。在朝核问 题上韩国就表达了和美国不同的声音,韩国不赞成美国对朝鲜采取强硬政策,不认

青岛大学硕±学位论文

鎏垂
lIl躺葡龄,辩崧鲤q臼鞫0釜麓玛潆强涪降落。删里!辆憾划功鸯酣萋帮射;ii《ii《£斟 ;i;争蒂塞?耋瑟鋈叠:氐雷方二《相!意碡呈钾矍钰崩;iggI。≤££勉 !i!ph。土鹰:憎淹输甜誓,如亘甄小薹薹,I旱湾;霞拍篓磊罪业囊癌左:iiii二l;誓

;l;璧二!;≤≤{酌
!ll蚕掣霎静H鞠锃如冀咎.明缴向q氲蠹善奎蚕薹蠹限暨。越斟l翠铽嘉葫罐。|;|;÷雪ii甄

第四章中韩关系发展前景

第四章 第一节发展中韩关系的原则

中韩关系发展前景

经济全球化促使中韩两国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起来,但全球化并不是上帝的恩 惠,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于中韩关系之中。而 机遇与挑战又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机遇固然有利于各自利益,但亦有可能导致两国

陷入竞争之中,演变为挑战两国合作关系的因素;而挑战亦有可能成为两国合作的 机遇。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应该精心培养、积极发展两国关系, 建议应坚持以下原则。
1.经济互利原则。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利益的地位大大提升,已同安全 利益共同构成国家的核心利益。而国家获取经济利益观念和手段也出现变化,传统 的重商主义理论认为一方所得的经济利益必为另一方所失去的,因而要扩大出口减 少进口,开拓国外市场保护国内市场;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国际分工有利于 国家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实现共同获利。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市场开 放和国际分工,因此经济全球化为国家问实现经济互利创造了条件。 在上文中已多次提到中韩两国的经济互补性,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更加开 放,两国间的经济联系会越来越密切,实现经济互利的基础也越来越坚实。互利原 则不仅体现在两国的经济合作方面,还要作为处理两国经济纠纷的指导原则。在经 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中韩之间发生经济争端的案例也 会越来越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双方应本着互利的原则做出合理的让步,妥善处 理。总之,经济互利原则是发展中韩关系的基础原则,是中韩友好的物质保证。 2.安全合作原则。美苏冷战的结束并未改变朝鲜半岛地区的冷战体制,自90 年代以来该地区的安全形势就受到了冷战效应和经济全球化两股力量的影响,导致 东北亚地区安全异常复杂。一方面,冷战下的传统安全威胁并未减弱,朝鲜同美日

韩问的敌对关系依然紧张,冷战思维依然影响到对华关系,传统的安全途径——军
事同盟、威慑的作用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强的趋势;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引起 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呈上升趋势,核扩散、金融危机、环境恶化、传染病蔓延、跨国

犯罪等全球化问题威胁着东北亚各国,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树立综合安全观,采取
对话与合作的安全途径。 中国与韩国是这两种安全威胁的直接受害者,两国的安全战略目标基本一致, 安全利益基本相同,为两国开展安全合作创造了条件。首先,中韩之间不存在传统 的安全威胁,而对方又是各自周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 国可以在缓和朝韩关系上发挥重要影响,韩国也可以影响到中国同美日的关系,而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且两国都希望朝鲜与美国能够实现关系缓和,维护朝鲜稳定。其次,在经历了金融
危机、SARS传染病、禽流感和环境问题的影响后,两国也认识到有必要加强在非

传统领域的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问题。 3.政治互信原则。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两国问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就要 求国家间在政治上建立更加互信的关系。政治互信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信
守对对方的承诺,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自主选择,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沟通各自的 战略意图,对另一方做出及时响应,形成积极互动。

中韩两国都面临国家统一的任务,都将其视为自己的核心国家利益,都要求对 方给予充分尊重。《中韩建交联合公报》中明确规定,大韩民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尊重中方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之立场,不与

台湾发生任何官方关系:中国尊重朝鲜民族早日实现半岛和平统一的愿望,并支持 由朝鲜民族自己来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两国建交以来始终信守双方在建交公报中
的承诺,确保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当前台独势力日益猖獗的时期,这一原则

显得更加重要。中韩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双方都应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 和发展模式,不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即中国不再像“文革” 时期对外“输出无产阶级革命”,推广共产主义模式;而韩国也不以“私有化”、“民
主化”向中国施压。 发展中韩关系的政治互信原则还应体现在建立和充实双方间的伙伴关系。自从 2003年两国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间的政治互动不断加强,在 朝核危机、日本历史问题、联合国改革等地区和国际问题上都有两国互动的影子。 今后中韩间的伙伴关系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加强: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和各部门、 各层次的交流与对话,为发展两国间的伙伴关系提供政治保障;深化经贸、能源、 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充实全面合作的实质内容;扩大文化、教育、新闻、青 少年间交流,巩固伙伴关系的民间基础;增进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为 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4.官民并举原则。上述原则主要是以政府为外交行为实施的主体,而此原则强 调要坚持发展中韩间的民间交流。经济全球化一方面要求加强民族间的交流,要求 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并不总是意味着 公平和机遇,一部分弱势群体很可能会边缘化,引起部分人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

可能会蔓延到整个民族,产生极端的民族情绪。加强中韩间的民间交流,既符合经
济全球化的要求,又有助于防范全球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当前两国间的民间经济交

流不断加强,但学术交流、教育交流和青少年间的交流还需要进一步提倡。学者是 社会的精英,主导着整个民族的思想认识;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 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中韩关系持久健康发展。

第四章中韩关系发展前景

5.政、经、文同步原则。该原则强调在发展中韩关系中不能忽视文化交流的重 要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化对国家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化认同促成规范的 形成,而规范的形成导致共同利益的出现,共同利益最终产生合作的行为。因此应 大力支持和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中韩同属儒家文化圈,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一般不会产生民众理解和接受方面的困 难,有利于两国文化的吸收融合。

第二节中韩关系发展趋势
中韩建交十几年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有长足发展,成果显著。展望未来 10~20年,两国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面I∞蓄进一步丰富“全 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 当前中韩关系的发展还是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并且这些条件在可预期的10~20

年内仍会产生影响。第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中韩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
邻。两国都希望对方发展、稳定、繁荣与强大。第二,中韩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 文化渊源。在反对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建立了牢固的友 谊。两国在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供相互借鉴。第三,现今

两国都面临着国家和民族统一的历史任务,需要相互支持。两国在政治领域和国际
关系中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与彼此协调的余地。第四,两国的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 可以在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第五,两国面临着新的共同挑战,提供了进行全面 合作的良好机遇。[261第六,中韩建交的实践表明,保持和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 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两国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从内部因素看,既有现实

问题,也有历史遗留问题。首先,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日益趋同,产品竞争日趋激
烈,两国经济关系已进入摩擦纠纷多发期。其次,在政治与安全方面,虽然两国已 有相当发展,但双方还是对对方抱有疑虑,至今未有实质性成果。再次,两国都经 历过受侵略殖民的耻辱历史,现在又都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自卑的历史和自豪的 现实塑造了国民情感的敏感性和偏激性,很容易产生民族主义的对立。第四,虽然 两国政府有意跨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但在有意无意中还是会影响到制定 和推行对对方的政策,影响到两国的平等协商和互谅互让以及在解决分歧时的相互 信任。最后,两国对一些历史问题和领土归属还存在争议,现在尚未显露,但不排 除将来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羁绊的可能性。只要双方坚持经济互利、安全合作、政治 互信、官民并举和政治经济文化同步原则,两国是能够限制和克服这些制约性内部 因素的影响力。相比于此,外部制约因素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 视。第一,中韩关系中的美国因素。韩国同美国保持着军事同盟关系,处理同美国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关系一直是韩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和核心。韩国在发展同中国关系时,必然会受到 美国战略和政策的制约。虽然卢武铉总统上任以来,致力于在东北亚实行平衡外交, 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但只要美韩实质性同盟关系存在一天,而中美 关系又不能形成互信,中韩之间就不会在根本上建立完全不受影响的全面合作伙伴 关系。第二,中韩关系中的朝鲜因素。中国在谋求改善同韩国关系时,不能不考虑 到朝鲜的利益和接受程度。冷战后中国在朝鲜半岛推行朝鲜政治、韩国经济的政经 分离的政策,但这种政策现在越来越受到挑战:其一,韩国感到不满。随着两国关 系的发展,韩国要求在政治、安全和外交上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而中国在发展

同韩国的政治关系时又要考虑到朝鲜的利益与要求,因而显得谨慎小心,甚至受到
某种制约,这引起韩国的埋怨。其二,朝鲜看到中韩关系迅速发展感到失落,要求 中国给它更多的关注。而中国对朝鲜关注和支持过多又会损害韩国对中国的信任感。

。”第三,中韩关系中的日本因素。相比于美、朝来说,日本对中韩关系的限制性影
响显然要小得多,而且当前因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形成了中韩联合压日的 局面。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日本始终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和头号威胁,中 日矛盾甚于韩日矛盾,因此我们要警惕日本为打破当前外交孤立局面和实行遏制中 国战略,而拉拢韩国,离间中韩关系的阴谋。 综合影响中韩关系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结合两国现在推行的对外政策,笔者对 未来lO~20年的中韩关系发展趋势做出以下几点展望: 1.在经贸领域,中韩两国的合作关系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合作领域将会更加广 泛,合作程度将会更加密切;同时两国的经济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贸易争端案例会 呈上升趋势。在科学研究、市场开发、环境保护、旅游文化、能源利用、区域一体 化等领域两国的合作空间依然存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新的合作机遇也会不断出 现。虽然经济争端会更加激烈和频繁,但随着两国经济规则的日趋统一,争端解决 机制的日渐完善,“互利互让、实现双赢”认识的日益深入,中韩两国完全能够控制 和妥善处理各种经贸争端,不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大局,促进两国经济关系更加成熟。 2.在政治领域,中韩两国的政治关系将稳步推进,政治合作与战略互动的机遇 依然存在。中韩两国在未来lO~20年内都不会主动挑战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要关 注,因而也不会出现大的矛盾和争端。朝鲜的核问题、日本的历史问题等不会在短 时间内解决,这为两国的合作与互动提供了机遇。而且东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和深化,像APEC、10+3机制等也会为两国的政治沟通与合作提供更多平台。 3.在安全领域,中韩两国将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虽然在防范金融危机、打击

跨国犯罪、防治禽流感、进行环境保护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两国会有更多合作,但在
更具实质性的军事安全领域,由于受美、朝因素的限制,两国将很难建立实质性合 作关系。

第四章中韩关系发展前景

4.在民间领域,中韩两国的民间交往将更加密切,民间互信不断加强。受中韩 经济政治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来中国投资、就业、留学、旅游等,更 多的中国公民到韩国开拓市场、留学旅游,两国的民间交流将保持快速发展。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韩两国应建立什么样的双边关系,胡锦涛主席 在2005年11月访问韩国时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在政治上,中韩两国应成为不同社 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典范;在经济上,中韩两国应成为互利互赢共同发展的伙伴; 在人文上,中韩两国应成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朋友;在国际事务上,中韩两国应 成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力量。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释
【1】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4页 【2】刘青建.当代国际关系新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85页 【3】李琮,徐葵.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困.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76页

【4】哑1】,256页
【5】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经济全球化大潮与中国对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216页 【6】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52页

吲楚树龙.国际关系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32彰
i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余永定,李向阳.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李琮,徐葵.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3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经济全球化大潮与中国对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4张蕴岭,孙士海.亚太地区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茯)保罗?赫斯特,格雷厄姆?汤普森.质疑全球化一国际经济与治理的可能性.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2 6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张学斌.经济外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谈世中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1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2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3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4刘金质,张敏秋,张小明.当代中韩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5石源华.冷战以来的朝鲜半岛问题.首尔:高句丽出版社,200】 16肖月,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舨社,2003 17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18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9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陈峰君.亚太安全析论.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21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2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3刘青建.当代国际关系新论一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关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4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第四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5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第七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6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第八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l 27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第九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8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第十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9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第十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0当代韩国.1998-_2005

31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韩国学论文集(1—12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l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陈龙山,张玉山,贲贵春.韩国经济发展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1997 33张蕴岭.韩国市场经济模式.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4孙晓郁.中日韩经济合作的新起点.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5朴键一.中韩建交十年来政治与外交总述.o).当代亚太,2002(8):58—62
36李元烨.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美对朝鲜半岛的政策.(D.韩国学论文辑(12):220---230

37杜冰.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a).国际资料信息,200500):25—28
38王东生.在华韩国企业的文化本土化战略.(I).当代亚太,2003(8):38__41 39(韩)李圭择.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问题研究.(1).当代亚太,2002(12):23-_27

40黄繁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I).国际经济合作,20020):4719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许亮.中韩经济五年计划之比较分析.(I).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5(5).

2.许亮.浅析环境外交的概念与特征.(I).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许亮.国际法视角下的朝核危机.(I).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致谢





历经数月,在导师朴英姬老师的严格督促下,数易其稿,论文终于完成。尽管 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凝聚着我辛勤劳动和汗水。 回首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感慨万千。首先,特别感激导师的严格教育和辛勤栽 培。付梓之时,特向老师致以桊高的敬意。衷心感谢王圣诵教授、丁金光教授、王 成儒教授、王国征教授、欧斌老师、徐修德教授、徐万珉教授、孙勇胜老师等本科、 研究生阶段七年来的谆谆教导和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法学院领导和老师在 平时的关心和帮助,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感谢复旦大学韩国研究 中心老师为我查阅资料提供的便利条件。 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在生活学习上对我的无私帮助和关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对我学业的支持.并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独立性说明
本人声明,所成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 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的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 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己用于其它学位深情的论文获 成果。 本入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及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矸氟

日强:》,8肄《民i 6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 学校享有以任何形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节约一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 发表或使用学位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获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青岛大
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
r],



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

不保密、Z

(清在以上方框内打“^『”)

日期:奂彤年‘月肜日

日期:知多年彳月∥日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引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政治关系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许亮 青岛大学

相似文献(5条) 1.期刊论文 戴士权 建交以来的中韩关系评析 -领导科学2007,""(2)
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中韩关系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现已步入稳定的发展轨道.致力于建设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中韩双方 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韩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2.期刊论文 戴士权 继往开来,不断深化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纪念中韩建交十五周年 -当代韩国2007,""(1)
今年是中国与韩国建交15周年暨中韩交流年.15年来,中韩关系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现已步入稳定的发展轨道.致力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已经成为中韩双方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韩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3.学位论文 金善花 中韩两国合作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区问题探讨 2009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也出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作为亚洲的两大经济体,中国与韩国理应在区域经济一体 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频繁的交流:经济上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是仅次于美、 日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政治上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促进两国交流;文化上有大量的留学生来往于两国之间互相学习各国的经济文化知识;民间交往方 面,两国之间每年都有600万名人员的来往。2008年5月《中韩两国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高度评价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关系取得的迅速发展,一致同意将 “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外交、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人员交流等各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1)目前由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也促使两国展开更多方面的合作,以应对这场危机给亚洲地区带来的损失。两国缔结FTA的条件已成熟,通过FTA这种制度来 实现更紧密的合作是可行的、对两国都有利的。虽然建立中韩FTA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有着许多需要克服的障碍,但是三国也存在可行的经济合作方案。

  本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韩经济政治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8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