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项目化运作下“校、政、社”三方协同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探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17:43

  本文选题:项目 + 学校 ; 参考:《社会工作》2016年06期


【摘要】:专业教育超前本土化的专业实践既是新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一大特点,又是影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如何突破这一因素的制约,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发展,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主题之一。项目化运作下的"校、政、社"三方协同培养社工人才模式,强调以项目为媒介和桥梁,将学校、政府和社会三者连接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样做,既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协调发展,又有利于提升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一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不仅较适合中国的本土情形,而且还可以取得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的多方效益,是值得而且可以被推广运用的。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advance of localization is not only a major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New China, but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depth. Therefore,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f this factor,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un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ics 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project operation, "schoo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cooperate to train social worker talents, emphasizing the project as the medium and bridge, connecting the schoo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resources. Jointly train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This will not only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After many years of practice, this model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the local situation of China, but also can obtain various benefits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It is worth and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政府、社会”三方互动社工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江西师大社工专业的实践》 教改课题《“校、政、社”三方协同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研究》(12BZJ04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挺拔;;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基本方法和途径[J];政工研究动态;2006年23期

2 李立国;;明确任务 采取措施 倾力打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社会福利;2007年01期

3 孙建春;;抢抓机遇 履行使命 建构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社会福利;2007年01期

4 王建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春天[J];社会福利;2007年01期

5 桂昭明;;造就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中国人才;2007年07期

6 胡云生;;人才工作发展的新突破[J];中国人才;2007年09期

7 黄挺拔;;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党建研究;2007年04期

8 王建军;;抓住机遇 务实创新 全力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民政;2007年05期

9 许全桂;;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人才开发;2007年05期

10 顾建键;何海兵;;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党政论坛;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孟令国;田文强;;加强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台州民生和谐[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海兵;;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罗观翠;;穗港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育[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4 刘世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优化社会管理机制的作用[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董国强;牛永华;;深圳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任朝晖;薛慧丹;李娇芬;郭丁业;;优抚医院医疗社会工作浅析[A];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医院管理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薛新娅;陈国庆;苗楠;;论儿童虐待的成因与对策[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鸿奇;和谐社会与社会工作人才[N];安阳日报;2007年

2 马全祥;北京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N];北京社会报;2007年

3 记者 李恩惠;“社会工作人才社区行”活动启动[N];本溪日报;2007年

4 刘云夏;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开发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人事报;2006年

5 记者 冯亚丽;用两年时间积累社会工作人才评价经验[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王冰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突破难点[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方志金;像重视经济人才一样重视社会工作人才[N];中国人事报;2007年

8 通讯员 尹智 刘茂林;大理市四项措施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7年

9 董伟 赵峰;我市对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实行标准化统计[N];东营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尤婷婷邋实习生 熊建磊;省部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培训[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亚军;促进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王浪花;公共服务理念下完善我国社会工作人才供给机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高岩;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刘海泉;包头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苗吉寅;郑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6 柏松;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7 侯晓佳;长春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林峰;福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9 王曼;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陈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经验[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3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853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