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笔记中戏曲文献史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16:11
清代文人笔记卷帙浩繁,其中不少均载录有与戏曲相关的文献、史料等内容。这些笔记,在撰述方法上,既有对前代笔记的继承与传衍,也有熏染了浓郁的清人治学风气的独属于清代笔记的时代特色。其中的戏曲文献史料展现出既不同于前人笔记著述,也不同于诗歌等其他载体形式所保存戏曲史料的独有特点。清人笔记中的戏曲文献史料,较之前代笔记中的相关内容更加宏博、严谨,比之诗歌等其他载体形式所载录的戏曲史料则更加征实、可信,在清代戏曲史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职此之故,本文不揣谫陋,从与前代笔记内容的异同比较、笔记中戏曲文献考辨与清代学风、笔记中的曲学文献遗存、戏曲活动以及伶人史料等五个方面试作研在与前代笔记的异同方面,清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在载录内容及撰述方法上均表现出对前代的因循与革变。扬弃中有承守,传衍中有嬗蜕。在承袭了前人相同及相近主题内容的撰著意识与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并不局囿于前人早己约定俗成的研究方法,而是结合自己所处时代的学风特色,在笔记及戏曲史料的撰述中展现出自己所独有的风貌。既保留了大量可贵的戏曲史料与考辨论说,同时也推进了笔记撰述方法上的发展与进步,为后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治学经验。清人笔记中的戏曲文献考辨内容,是载述在笔记中的戏曲文献史料里最有别于前代文献,也最为具有时代风貌的一部分内容。由于受到清代特定政治经济环境下治学风气的影响,清儒研治经史的考据学风牵引着文人的治学兴趣,并通过笔记撰著渗透到文人笔记中,影响及其中关涉戏曲的部分,从而使得清人笔记中出现了前人笔记从未出现过的专门针对戏曲与戏曲史问题的深入探索与考辨。在清人笔记关涉戏曲文献考辨的内容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其大量征引文献用以证明己说的类比、博证的研究方法,与清儒研治经学、史学、文字训诂学等专门学问所采用的方法如出一辙,讲究“一字之证,博及万卷”,“旁及九流百家”,“于书无所不窥”,这些都典型地证明了清人笔记中的戏曲文献考辨与清儒治学精神、学风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清人笔记中对戏曲文献的考辨与载录,并非二三百年间一成不变的墨守,而是在不同时期的清人治学风气的影响与推动下,表现出同中有异的差异性特征。清人笔记中的曲学文献遗存,主要包括戏曲研究文献辨订、曲家探补、曲目钩沉等几部分内容。文章通过各层面的探讨、研析,认为这些史料文献既具有一般文人笔记信笔记载、猎异好奇的撰作特点,与表现作者见闻博洽的载录心理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到清人“列举古书,博采证据”,“旁搜曲证”的学风影响。在笔记记载中不自觉的以纸本文献记载为载录基础,穷索始末,因此其笔记撰著依然表现出“论从史出”的基本面貌。这既是清人笔记区别于前人的特色所在,也反映出了清代文人在面对类似考证的问题时,即使没有明确的意识去进行考证,往往也在不自觉间贯彻了注重文献证据的学术惯性。清人笔记中的戏曲活动史料,在清人笔记所载录的戏曲史料中是分布范阈最广,牵涉层面也最为复杂的一类。这类史料,零散分布在笔记、诗文、书札、方志等各类文献著述中,其中尤以笔记所载最多。由于笔记以叙述为主的特征以及兼备众体的成书风格,所记之事与作者生活最为贴近,也最为集中、客观的反映出史实原貌(诗歌等韵文体所载述的戏曲史料,由于修饰、用典等因素,往往是在实情基础上的夸大与变形)。因此,借助清人笔记中所载录的戏曲活动的史料,可以有助于我们较为真实、细致的了解清代戏曲活动发生发展的本来面目,并进而对清代戏曲活动的环境背景、审美取向、观念冲撞、意趣引导等深层文化机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较为深刻的理解清代戏曲活动的发展轨迹。清人笔记中的伶人史料,从生存环境、人际交往、艺术品貌、精神风貌等各个层面反映出了清代(特别是晚清)伶人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变化以及与文人群体的互动交往,并由此引发的处世态度、艺术品貌与精神风貌等相关方面的表现与转变。由于多为文人所录,因而在史料、事件的记述上多以自己的兴趣为标准来拣择,在对伶人的品藻中,也包含有文人自身的感情色彩。因而,清代文人笔记中所载述的伶人史料,仅是整个清代伶人全部的冰山一角,大多数普通伶人都未能获得机会流传于后世,我们今天研究所依据的这些史料,在一定层面上来说,实则甚为偏颇。不过,虽然不够全面,这类史料却是将其中最为精要、最具特点的伶人资料提炼了出来,从这一点来说,清人笔记中的这部分伶人史料实是我们今天研究清代伶人与戏曲等相关问题时最具可信度的资料来源。总的说来,清人笔记中的戏曲文献史料,并非单纯的文献载录,而是与前代传统的承续、当代学风的影响、文人游戏笔墨的兴味、社会风气的促成等诸多外在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复合性的文化现象,涉及戏曲文献、戏曲表演、戏曲审美等各个层面,其分布情况亦极为零散、复杂。这些吉光片羽的记录,为我们今天的戏曲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来源,然而要深入探究、解读清人笔记中所蕴藏的戏曲文献史料,则需要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入手,方能充分发掘其内里所蕴藏的各个层面的学术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09.2
本文编号:1855698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09.2
BSTRACT
绪论
一、清人笔记与戏曲史料论略
(一) 清人笔记的发展轨迹
(二) 清人笔记中戏曲史料的分布
(三) 清人笔记中戏曲史料的类别
二、本论题的研究范阈
(一) 研究价值与开拓空间
(二) 研究重难点与各章主旨
第一章 清人笔记中戏曲史料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精神传承:志在存史的文献蒐辑
第二节 表象承衍:随兴而行的笔记载述
第三节 方法嬗蜕:博引旁征的学术辨章
第二章 戏曲文献考辨与清代学风
第一节 清代学风对文人笔记的渗透
第二节 考信征实的戏曲文献辨章与清人学风影响
第三节 戏曲文献载录与清代学风变迁
第三章 曲学文献遗存与笔记撰述
第一节 戏曲研究文献与清人笔记著述习惯
第二节 清人笔记中的曲家探补
第三节 钩沉曲目与文人笔墨游戏
第四节 清人笔记中曲学文献認误举隅
第四章 戏曲活动与世风演进
第一节 戏曲活动与清代地域文化
第二节 戏曲活动与观众社会分层
第三节 戏曲活动与文人雅趣
第四节 戏曲活动与市民趣味
第五章 伶人境遇与文士风流
第一节 伶人生存环境与清代世风的颓变
第二节 伶人处世态度及其与文人群体的互动
第三节 文人笔记品鉴下的清代伶人艺术品貌
第四节 伶人的精神风貌及其与士人意志的离合
结语
附录: 清人笔记中戏曲文献史料选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与获得的荣誉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帅;晚清民国北京旗人戏曲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855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85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