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现状_国民经济论文网站简介信息

发布时间:2016-12-19 20:43

  本文关键词: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_国民经济论文,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_国民经济论文网站简介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个体工商业和私营经济在现阶段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无论是个体经济还是私营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它们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从扫除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障碍的角度来看,认识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作为多种经济成分中的一种,发展个体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人们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本文着重讨论在多种经济成分中,目前阶段发展个体经济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各类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阶段,,各种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但是,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又有所区别。为评价不同的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按照对工业总产值、社会零售总额、工商税收、就业几个方面的分类分别来考察不同的经济成分所具有的贡献。
  表1  不同经济成分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注:资料来源:《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1991-1998),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1、58、24、25页。)  
  年份    外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99     15.92       5.34      18.18

  
  表2  不同经济成分对社会零售商品额的贡献(注:资料来源:《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1991-1998  ),  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1、58、24、25页。)  
   年份  国有零售额比重  集体零售额比重  私营零售额比重  个体零售额
   1989    39.10        33.20       0.42      18.63
   1992    41.29        27.91       0.83      20.27
   1995    29.85        19.31       4.88      30.33
   1998    20.65        16.57       10.49       37.05

  
  表3  不同经济成分对工商税收的贡献(注: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1992-1998  。  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年份   个体   私营   外资   国有   集体
  1993   7.93   0.26   5.20   63.56    21.08
  1994   7.62   0.37   8.12   63.04    17.15
  1995   7.27   0.65   10.38    59.74    17.58
  1996   7.35   1.11   13.16    54.69    18.41
  1997   6.71   1.32   13.95    56.33    15.34
  1998   7.06   2.14   1999   5.59   2.48

  
  表4  整个国民经济中各种类型经济企业从业人员情况(%)(注:资料来源:《工商管理行政统计汇编》(1991-1998),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转引自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1、58、24、25页。)  
  年份   国有   集体   外资   私营   个体
  1989   18.27    6.33   0.08   0.30   3.51
  1990   16.19    5.55   0.10   0.27   3.29
  1991   16.46    5.60   0.25   0.28   3.56
  1992   16.61    5.52   0.35   0.35   3.76
  1993   16.45    5.11   0.43   0.56   4.43
  1994   16.69    4.89   0.60   0.96   5.62
  1995   16.57    4.63   0.76   1.41   6.79
  1996   16.33    4.38   0.78   1.70   7.29
  1997   15.87    4.14   0.83   1.94   7.82
  1998   12.95    2.81   0.84   2.44   8.74
  1999   12.14    2.43   0.87   2.86   8.84

  
  从上述各项指标来看,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就业方面,个体经济已经成为除国有经济外,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经济成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有经济提供就业机会的功能正在逐年下降,按其战略地位,以后也很难有大的吸纳空间。因此,个体经济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更为引人注目。其次,目前个体经济在实现社会零售额方面已经是贡献最大的经济成分,其余的在工业生产总值和工商税收方面,其作用也不容忽视。然而,我们注意到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上,并不是同步的,往往是被看好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的经济成分,反而吸收就业的数量并不多,这是市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而必有的“降本”观念所为。因此,如果与国民经济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目标的认定联系起来,对不同经济成分贡献的衡量就会得出不完全一样的结论。
    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多元目标中,就业是最重要的目标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言,目前所存在的任何一种经济成分都有它的重要性,它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都各有自己的特点。问题是,当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最重要的或需要优先考虑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比较不同的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及确定它在发展战略中地位的依据。
  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说,无论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就业的贡献、对国家税收的贡献还是对出口的贡献,都有它的重要性。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就业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目标,它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其原因在于:
  中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7  %的警戒线,今后几年可能还会再提高1至2个百分点,中国目前城镇失业率的警戒线应该为7.03%,在达到9.73%时,就会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风险(注:莫荣:《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汝信等主编:《社会蓝皮书,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版,第166、167页。)。  农村地区本来就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隐性失业的现象,目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4%左右,但农业只占GDP的15%。在加入WTO之后,由于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农民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更多的农民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寻找其他就业机会的压力会大大增加,它对于就业形势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还在于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但是,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的现象。为追求经济增长,在政策优惠和政府的招商活动中,人们更偏好追求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为追求微观的效率,“减员增效”成为一个普遍被采纳的办法;而近年来,对经济的增长和出口贡献非常突出,对税收贡献也增加很快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由于注重微观效益,对就业的贡献虽然也在增加,但幅度十分有限。
  过去人们认为,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如果改革和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所导致的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同步,就会出现越改革,越发展,失业越严重的现象。近年的经验表明,就业不是一个由经济增长附带的目标,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增长,而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需要由相关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来予以保障,不同的发展战略,可以导致不同的就业效应。比如,是优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还是优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使同样数量的资本投入,提供完全不同数量的就业机会。
  进一步来看,最近几年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贫富分化、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拉大的现象已十分突出,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之一。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能普遍地扩大就业,尤其不能更多地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和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不能同步,甚至是以牺牲就业为代价。这种发展所造成的结果就必然导致贫富分化,城乡与地区差别无法缩小,甚至不断扩大。
  笔者认为,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指标,它不仅与效益相联系,也与社会公正与公平,与稳定相联系。扩大就业,应高于其他指标,成为指导今后经济发展的中心目标。
  另一方面,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对象,主要是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的特点是除了劳动力外,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_国民经济论文 链接地址: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_国民经济论文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_国民经济论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博才网


  本文关键词: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20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