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因及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01 19:21
【摘要】:近年来南海问题迅速升温,成为重大的区域安全热点问题,这既由于区域内各声索国之间的主权争端激化,也由于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不断加强。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主要出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之抱负和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动因,同时也受追求地缘经济和能源利益的驱动。就其具体的介入路径来说,一是以"东向政策"为依托,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二是通过发展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防务关系,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三是在有争议的南海水域与有关声索国联合勘探油气资源;四是积极配合美日等国介入南海问题。不管怎样,印度的战略重心始终在南亚和印度洋,南海问题也并非中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这就决定了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会有一定的限度。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become a major regional security hot issue, which is not only due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vereignty disputes among the claimants in the region, but also to the increasing involvement of the major powers outside the region,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India, in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dia's interven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mainly motivated by its ambition to be a prominent power and its geopolitical motivation to counterbalance China, and is also driven by the pursuit of geo-economic and energy interests. As far as its specific path of intervention is concerned, one is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the ASEAN countries concerned on the basis of the "eastward policy"; the other is to develop security and defense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xpanding the military presence and influe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ird, jointly exploring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disputed water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fourth, actively cooperating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o interve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n any case, India's strategic focus has always been in South Asia and 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s not the core issue in Sino-Indian relations, which determines that India's involveme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will have certain limit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2015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立项项目“美、日、印介入南海问题的现状、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PJC07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历荣;;印度“东进”南中国海:方式及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3期

2 杜朝平;论印度“东进”政策[J];国际论坛;2001年06期

3 方晓志;;对当前印度南海政策的战略解析及前景展望[J];国际论坛;2013年01期

4 胡潇文;;从策略性介入到战略性部署——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新动向[J];国际展望;2014年02期

5 李国强;;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调适[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6期

6 邱旺土;;印度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及其影响评估[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7 韦健锋;;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中国视角下的地区安全思考[J];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8 于晓;;印度——东盟加强经贸合作分析[J];中国财政;2014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F;冷战后印度的亚洲政策及其启示[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2 张党诺;竭仁贵;;试析冷战后印度与东盟的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6年11期

3 马[F;;东盟与印度“10+1”合作机制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2年04期

4 鞠海龙;;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现实思考[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5 鞠海龙;;当代南海问题的函数解析——兼论两岸关系对我国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9年06期

6 吴金平;鞠海龙;;2009年菲律宾政治、经济与外交形势回顾[J];东南亚研究;2010年02期

7 鞠海龙;;文莱海上安全政策初探[J];东南亚研究;2010年06期

8 代泽华;;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析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6期

9 常书;;印度尼西亚南海政策的演变[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10期

10 邵笑;;简析尼克松的南海政策——以西沙海战为例[J];东南亚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叶超;;南海渔业开发与合作管理研究综述[A];2014年度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年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响;国际法视野下的中国海事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俊峰;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师学伟;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韦健锋;现实主义视角下的邻国外交[D];云南大学;2013年

7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金新;东亚海洋安全秩序新演化析论[D];吉林大学;2014年

9 栾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王晓飞;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研究(1965-2014)[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敏梓;“印度—太平洋”: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建构与拓展[D];复旦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缨;90年代印度与东南亚的关系[J];当代亚太;2002年06期

2 马[F;冷战后印度的亚洲政策及其启示[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3 赵干城;;印度“东向”政策的发展及意义[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4 鞠海龙;;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5 葛立德;试核弹 造航母──印度舰队开向南海[J];东南亚纵横;2000年12期

6 张秀三;南中国海问题的国际因素与我国的对策论析[J];东南亚;2001年02期

7 李金明;;南海问题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J];东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8 孙健;;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与中国的应对原则和策略[J];东南亚之窗;2011年03期

9 李帅;;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10 杜朝平;论印度“东进”政策[J];国际论坛;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邦瑜;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龙;南海争端的博弈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渊;;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2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3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4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5 贺晓玲;姜波;;浅析中美博弈之南海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13期

6 韩凝;;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和平与发展;2011年05期

7 郑华芳;;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1期

8 胡娜;;印越关系对南海问题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龚南茜;;印尼欲借南海问题彰显大国地位[J];中国石化;2012年08期

10 吴士存;;究竟是谁在南海挑起事端?[J];求是;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2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破解南海问题须重视美国因素[N];中国海洋报;2012年

4 钟声;南海问题国际化是战略短视[N];人民日报;2012年

5 记者 郑捷 郭一娜 林昊 陈济朋 张青 杨威;李克强关于南海问题讲话广受好评[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驻马店市高中学生 樊畅;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N];驻马店日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贾秀东;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又栽跟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阳 妍;南海问题日益受重视[N];中国海洋报;2005年

9 聂秀时;我院学者表示:法律裁决或可解决南海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我外交部就南海问题向菲方严正交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崔荣伟;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D];山东大学;2008年

7 徐永东;“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崔灿;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海峰;南海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18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218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