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不平衡发展、阶级冲突、生产关系重构——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发展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7 18:16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关注发展问题,但他们并不是单纯地从经济角度来思考发展问题的,而是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冲突、生产关系的重构等来思考各国的发展的。由于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资本主义体系中产生了多层次性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因而资本主义体系内的阶级冲突就不可避免,在此基础上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构,反过来又加剧了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但是,这样一个不平衡发展的体系却创造了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性基础,它为更高的社会制度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but they did not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from a purely economic point of view, bu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the world and the resulting class confli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so on to thin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there is a multi-level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in the capitalist system, so the class conflict within the capitalist system is inevitable. On this basis, it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hich in turn intensifies the imbal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ystem. However, such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ystem has created a prerequisit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it has created solid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a higher social system. It is under this premise that Marx and Engels believe that capitalism is of great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奎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2 陈芳;;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3 郭卫东;;释“北洋”[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4 李慧娟;房岩;姜雪;;民国初期“重商轻农”思想的危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5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孔令芹;;浅析传教士的“上层路线”与耶儒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翟志宏;;政府视角:民政部与清末著作权律的颁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春玲;;袁世凯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治涛;;试论新军近代化的特点[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丽;;李R既恕按蠛有∷怠敝械摹跋执盵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唐克敏;;袁世凯与中国资本主义[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4 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郑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人文思想的嬗变[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6 郭汉民;;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张静;;20世纪上半期的“过渡时代”观之嬗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8 刘亦师;;清华大学校园的早期规划思想来源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3年

9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首婧;黑龙江当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5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周婷婷;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齐永娟;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凡,宋衍涛;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思想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宋衍涛,陈明凡;二十世纪西方政治冲突理论的三种模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3 A.普里戈任 ,佟庆才;资产阶级组织社会学的演变[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4 埃·卡·莱德 ,陈尧光;美国政治的新分化[J];国外社会科学;1979年05期

5 高放;;苏联解体十周年:回顾与沉思[J];理论参考;2002年01期

6 陈明凡,宋衍涛;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思想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7 ;国家没有调和阶级矛盾的历史作用[J];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8 楚全;美国领导地位的背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9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229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d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