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晚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晚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 5卷第 1期 2 0 1 4年 0 2月
大
连
大
掌
学
报
V0 l _ 3 5 No. 1 F e b.2 0 1 4
J 0URNAL OF D ALI AN UNⅣ ERS I TY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晚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潘云成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 2 3 0 0 3 9 )
摘
要: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晚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北京政变发生;湘淮系等地
方势力崛起;洋务派出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外交上:清政府宣布“借师助剿”;构建了近代外事机构与体制,设立了驻外使领馆,开展了走向世界的出访活动。这些变化对当时的晚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晚清;政治经济;外交;格局;变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K 2 5 2 收稿日期:2 0 1 3 . 1 2— 0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8。 2 3 9 5 ( 2 0 1 4 ) 0 1— 0 0 2 9— 0 4
作者简介:潘云成 ( 1 9 7 0 . ),男,安徽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一
、
晚清社会的政治
调整了与曾国藩集团等汉族地主的关系,继续执行重 用汉族地主的政策,加强其统治。政变后,清政府提拔蒙古血统的著名理学家倭仁,先任都察院左都御使, 再升为大学士。还提拔了李棠阶,出任都察院的都御
(一 )北京政变发生,清朝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 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
使和军机大臣。在地方行政方面,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并赋予适当的权力。[ 1]随后,慈禧还想方设法削弱奕诉的势力,并逐步独揽大权。 (二 )湘淮系等晚清地方势力崛起,导致了地方督抚的强化与离心倾向加强,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 权,使晚清政治出现了“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
逃往热河,谕令其弟恭亲王奕诉留在北京,与联军议 和。1 8 6 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遗诏由6岁的儿
子载淳继位,并以肃顺、端华等八人辅政。八
大臣秉 政完全把留守北京的奕诉排除在外,又不许权利欲极强的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干预政事,这就使得清朝
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激化起来。慈禧太后拉拢东太后慈安,暗中联络在京的奕 _ i斤为后援准备发动 政变。
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汉地主阶级联合实现统治的封建政权,但满族贵族处于政权的权力中心,掌握实权, 居于主导地位,对汉族官员多有所猜忌和限制。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湘军势力日益扩大,曾国藩、左
奕诉是咸丰帝异母弟,道光时期就是皇位的有力 争夺者,咸丰初年遭到罢斥,他和咸丰帝的矛盾很深。 留在北京议和期间,奕诉通过签订《北京条约》和处理一系列善后事宜,笼络了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和一
宗棠等汉族地方地主势力得到重用。 1 8 6 0年,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后,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 钦差大臣。 1 8 6 1年1 1月,刚上台的西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四省巡抚、提督以下文武官员都归他节制。 (。】曾国藩本人也由湘军统帅变 为东南各省最高的行政长官,军权与政权合一,从而
批统兵大员,树立了自己的威信。1 8 6 1年秋,奕沂借奔丧之际与两宫太后密谋政变,随后回到京城布置 一
切。1 1月2日,政变发生。载垣、端华、肃顺等被处
死,,其他人被充军或被革职。这次事变被称为“北京 政变”。
迈开了督抚专政的第一步。为了便于作战,曾国藩又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大批湘军将领举荐为督抚,如举
北京政变作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封建买办势力相勾结的开始。政变发生后,清政府对外公然宣布“借师助剿”,借助外国武力镇压太平天国;对内则
荐李继宜为安徽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左宗棠为 浙江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这些汉族地方督抚既 拥有重兵,又掌握地方政权、财权与用人权,成为一
本文关键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晚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2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