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招投标“中间性组织”围标串标行为分析
本文关键词:“经济人”假设——一种新政治经济学的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州大学》 2011年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间性组织”围标串标行为分析
李立峰
【摘要】:建设工程招投标是我国建筑交易市场中发包单位选择承包单位的主要模式。然而,围标串标行为自招投标有史以来就与之并存,其手段随着招投标制度的不断改革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传统简单的轮流坐庄发展到今天具有强大上下关系网的“中间性组织”。“中间性组织”是利用上层关系,游走于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通过吞噬独立投标人的投标权,取得中标后转卖承包权,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并在在相关利益网中分配利益的组织。“中间性组织”剥夺了独立投标人的利润,嫁接了建设工程的直接成本,为实际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埋下了种子,同时也导致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中腐败风气的形成,给招投标工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本文通过企业调研、理论分析、比较与归纳等方法,并结合近年来招投标实际案例展开研究。首先,在分析围标串标行为的表现形式上,将传统招投标、电子招投标的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论述,再总结了围标串标行为在招投标活动中根深蒂固的原因。接着,在对“中间性组织”行为的分析上,应用博弈论对“中间性组织”与招投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独立投标人为了获取更高中标率而投靠“中间性组织”是当前招投标体制下的一种趋势,这样的趋势直接导致“中间性组织”越来越庞大。而“中间性组织”与“中间性组织”之间则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均衡博弈。在分析了“中间性组织”与招标人、监查部门之间的博弈后可以得出只有提高惩罚力度,才能削减甚至避免“中间性组织”与其之间的串标现象。最后,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打击隐蔽性极强的“中间性组织”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结论主要有: 第一,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有效解释围标串标行为。“中间性组织”是当前围标串标行为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应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第二,中间性组织具有庞大的关系网,牵扯的部门、人员较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铲除的。对“中间性组织”的防范是首要任务,只有通过立法,招投标体制改革,政府或国家干预等手段,才能比较有效地打击“中间性组织”。 第三,现阶段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电子招投标,它是传统招投标的一次巨大改革。各地区做法不一,其间的不足为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助长了“中间性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对于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管理模式应尽快出台。 第四,,随着招投标体制的不断改革,围标串标行为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中间性组织”也将继续演变,因此对“中间性组织”的研究应该是不断跟踪,不断总结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7;F28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智红;;浅议工程项目实施中影响招投标工作的因素[J];安徽建筑;2009年01期
2 蔡如兴;;完善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机制分析——基于现代经济学的寻租理论角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3 李斌;;工程招投标与博弈论模型的选择[J];科技和产业;2007年08期
4 张灿;;我国串通招投标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5 印则斌;;招投标全流程信息化平台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3期
6 雷文华;孙有信;;博弈论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7 董鹏;刘刚;黎放;;复杂相似标的招投标模型分析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谭远林;;探析我国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制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9 朱行军;;资格后审和合理低价中标是克服围标的有效措施[J];建设监理;2008年11期
10 唐秋玥;;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围标串标行为的博弈分析[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峰;熊清源;李伟;李晓钏;;不平衡报价模式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2 汪海燕;张小玲;;刑事诉讼效率与刑事证据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肖静;张照华;王凤鸣;;资格后审预见性问题研究[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4 李秀丽;崔茂森;;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5 李德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吴锦妫;周秋慧;;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4期
7 郭丹;;证券集团诉讼在中国的制度价值——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的悖论[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8 曾宝华;;证券市场监管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9 林勇;非正式制度对海外华人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探[J];八桂侨刊;2004年05期
10 荆丽丽;;“经济人”假设——一种新政治经济学的阐释[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博弈论分析[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2 朱黎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经济评价成本-收益分析法[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向东;陈毕雪;唐霖;;创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是毕节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权国新;;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投标中标率的策略[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宁本涛;;加强教育资源综合统筹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瑞安实施“教育助学凭证”制度的实践与反思[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克瑞;;公权力消解与教育寻租治理[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洪涛;;中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对策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大军;孙鸿连;;加强科技信息机构的创新机制 促进科技创新对策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刘梅;农户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宋兰旗;中国高校筹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贾欢;经营性公路社会资金退出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蕊;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超;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凌丽;国际经贸交往中我国非物质国有资产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郭慧岩;复合标底条件下的承包商投标报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金娥;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横向合谋现象分析及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芳;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行佳;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苑小磊;完善株洲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宇,刘海渤;串通投标行为及其法律规制[J];北方论丛;1999年02期
2 曾彬彬,叶先宝;工程招投标中的博弈模型分析[J];重庆建筑;2005年10期
3 高洁,盛昭瀚;演化博弈论及其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8期
4 杨青;博弈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江伟,黄文杰;博弈论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丁秀海;;浅谈项目业主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控制[J];工程与建设;2006年06期
7 任晓辉;;基础教育公共资金谈判的博弈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8 郝丽萍,郑远挺,谭庆美;建设工程投标报价的博弈模型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刘光华;;建立完善的招投标行政监管体制[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10 詹昊可,姜礼平,苑秉成;多元先验信息的融合问题[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则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晋伟;串通招投标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欣;完善政府投资监督管理的法律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巨钦,李大元;企业集群与其他中间性组织的比较研究[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2 齐东平;中间性组织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功能[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3 王赛楠;刘玉龙;;关于中间性组织界定问题的述评[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9期
4 王正军;任天书;;中间性组织相关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8年35期
5 王赛楠;刘玉龙;;论中间性组织与其成员企业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浙江纺织业的考察[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6 张体勤;;评《中间性组织研究——对中间性组织成长与运行的分析》[J];山东经济;2008年04期
7 臧旭恒;;产业组织研究领域的一部新著——评《中间性组织研究——对中间性组织成长与运行的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8 高焕喜;;《中间性组织研究》评介[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8期
9 李平;;评《中间性组织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李娟;;论中间性组织的竞争优势[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蕙馨;冯文娜;;中间性组织的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及有效规模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齐东平;;中间性组织成长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东平;[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文娜;中间性组织的结构、运行及竞争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涛;知识作用下的中间性组织治理: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3 刘斯敖;中间性组织的制度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4 任天书;基于中间性组织的公司外部治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立峰;建设工程招投标“中间性组织”围标串标行为分析[D];福州大学;2011年
6 梁丽莉;作为一种中间性组织的产业集群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机构
>福州大学
>山东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相关作者
>刘涛 >冯文娜
>任天书 >李立峰
>梁丽莉 >刘斯敖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经济人”假设——一种新政治经济学的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2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