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20世纪50-70年代台湾现代诗潮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22:24
【摘要】:纵观台湾现代诗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其中历史断裂的事实,文化锻接的真相,尤其是因为历史的波谲云诡与文化的多元杂陈所呈现的现代诗潮的螺旋型转向之发展型态。其中历史、政治、民族、文化等多个影响源的缠绕,导引、规约了现代诗的发展路向。以至于各种文化、思潮、主义交融汇通,“现代”、“传统”和“乡土”彼此冲突又并行互动,共筑起台湾现代诗多元融合又特立独行的艺术格局。所以,本文以“转向”为切入点,以“断裂”与“共构”为关键词,探讨台湾现代诗转向的事实、动态、原因、内容与转向后的特色等问题。通过梳理现象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细读史料中的诗歌文本,摸索其诗学延展的足迹,从而剖析台湾现代诗转向的外在因素与内里逻辑,以期为台湾现代诗的研究锻造出一把入门的钥匙。 绪论部分,首先追溯台湾新诗的发生及其时代特色,钩沉台湾日据时期新诗发展积留的诗学问题,廓清台湾现代诗发展的逻辑起点。其次,依据“现代”、“乡土”、“传统”三种诗潮的变动轨迹,提出一个理论模型——台湾现代诗潮的螺旋型发展形态,力图从整体上勾勒台湾现代诗转向的动态过程。最后,综述目前有关台湾现代诗研究的论著,尝试把文化学、心理学、比较文学等研究方法融入论文架构,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第一章着重从历史的纵向视角出发,梳理20世纪50至70年代台湾现代诗潮在各个时代的重要表征:1950年代政治压抑下的自我救赎,此时期因为历史的缘故,台湾现代诗发展面临着诗学传统的双重断裂,在政治强权规划的“战斗文艺”下,现代诗却因缘际会地嫁接了西方“恶之花”,现代诗的西化风潮至此展开;1960年代表现为现代主义诗潮的狂飙突进,各擅胜场的三大诗社不仅左右了台湾现代诗的“现代化”之路,更在美学思维层面上使台湾现代诗重生于一片荒芜;1970年代汹涌的是强调现实关怀与社会批判的现实主义洪流,此时本省诗人已浮出历史地表,新世代诗人群也频频发声,“民族”、“现实”、“乡土”取代“超现实”成为时代关键词。 第二章围绕台湾现代诗的论战,剖析现代诗潮转向的动态过程及其内里逻辑。现代诗论战是现代诗社团、诗人间不同诗学主张间协调融合的必然过程。其中不仅包涵着对自身合法性地位的辩护,还有对诗坛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掺杂着诗人间的意气之争。所以通过对几次重大论战的分析,能从另一个维度观照台湾现代诗潮的转变因由,而从中分拨出的三个文化解释群体——现代主义解释群体、本土写实解释群体、古典抒情解释群体,则恰好印证了本论文中提出的台湾现代诗“螺旋型”转向模型。 第三章着眼于对台湾现代诗源流之“两个根球”的阐述,探讨历史、政治、诗学传承对台湾现代诗潮转向的影响与制约。以笠诗社为首的台湾本省诗人对多重质素影响下的台湾新诗精神的接续,渡海诗人对大陆诗学传统的延传与新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台湾现代诗转向的轨迹,而其内在的承嬗离合以及如何以此为基础导引出了三大诗潮是本章考量的着重点。 第四章主要讨论“中国情结”与“台湾意识”在三个诗人群体间差异的精神指认。渡海诗人因为被迫放逐,无法抹去对大陆的乡愁,但又不能割舍足下的土地而灵魂无处安放;跨越语言的本省诗人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压迫,群策群力地还原历史的真相,执着于对台湾的歌哭;新世代诗人群在对父辈心中“故乡”魂牵梦绕的同时,又时刻倾心于台湾动荡的当下现实。“中国情结”与“台湾意识”在台湾现代诗发展脉络中此消彼长,成为台湾现代诗转向的内在因素。 第五章回到诗作的内部研究,把握台湾现代潮诗转向过程中的美学图景。其中,现代、现实与古典之间并非是完全的彼此对立,而是相互影响、共构交叠:或者现代与古典嫁接,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幻游于儒释道的入世情结与出世情怀;或者现实与现代同构,在现代的诗形里内嵌着面向周遭现实并心系芸芸众生的社会意识;或者浪漫、古典与现代杂糅并存,于悠扬的节奏、典雅的词句中追索对生命、情感、灵魂的终极诠释。 可以说,对台湾现代诗潮转向的解读是触摸台湾现代诗脉动的关键点,明白诗潮间或对立或交融的动态过程,厘清其断裂分流与共构重生的内外逻辑,是论文的论述主线。当然,“转向”并没有终结于1970年代,1980年代以来台湾现代诗在政治、经济、现代资讯、后现代文化等因素的冲击下,各种题材与技巧的实验鳞次栉比,而诗人诗作也是姚黄魏紫,各有千秋,台湾现代诗潮的转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计璧瑞;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2 陈仲义;打通“古典”与“现代”的一个奇妙出入口:禅思诗学[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2期

3 钱宁;诗即隐喻[J];文艺研究;1987年06期

4 罗振亚;;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桢;现代中国诗歌的城市抒写[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9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89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