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青年酷儿文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航;;强迫的异性恋和压抑的女同性恋——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晓红;;无法归属的性别身份——对《蓝调石墙T》的一种文化解读[J];名作欣赏;2010年06期
3 亚历山大·多蒂 ,李二仕;怪异理论[J];世界电影;2004年03期
4 凌洁;;华语同志电影 飘摇在不伦与绚丽之间[J];观察与思考;2004年Z1期
5 王雯;;阴暗角落里的孤恋花——论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同性恋书写[J];飞天;2009年18期
6 ;“超级女声”之厉娜——为了聚会的跪别[J];甲壳虫;2007年01期
7 ;孩子们很好 可爱的拉拉双亲[J];电影世界;2010年06期
8 李晶;;被冷落的角落——同性恋侦探小说综述[J];电影文学;2008年10期
9 王丽萍;超越异性主义 摆脱男权枷锁——当代澳大利亚妇女同性恋小说述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个性书籍[J];健康天地;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咏冰;;同性恋群体保护性法律法规的迫切需要[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2 何小培;;2008年女同生活状况调查[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3 谈大正;;现当代法律对同性恋的宽容趋向及其法理依据[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4 魏峰;;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中的青年技工[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8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新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学博士 刘伟;身份认同:我们共同焦虑之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彭兴庭;身份认同关键在社会转型[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 赵嗣胤;解读1500年的都市繁华[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邢军;行业协会的身份认同与法律规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记者 杨彦华;华侨文学奖:身份认同与文化还乡[N];中山日报;2009年
6 萧坊;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开放[N];福建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昭;华童寻根:走出身份认同困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的最大危机是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韩玉玲;身份认同是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前提[N];湘声报;2006年
10 吴挺;请君入“圈”[N];计算机世界;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丹;仪式音声与执仪者的身份认同[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寻阳;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7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常勇;商周青铜艺术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雪;当下中国青年酷儿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洋;台湾“同志书写”中的主体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白相辉;互联网对同性恋互动方式与身份认同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4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玉婷;从酷儿理论角度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D];兰州大学;2012年
6 胡泽英;第二代成年美籍华裔身份认同的特点[D];外交学院;2008年
7 钟慧;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黑人女性身份认同之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官淑华;理解教师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对两位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杨;酷儿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8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9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