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图案造型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4:54
【摘要】: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艺术设计概况的梳理,列举和揭示出“文革”时期具有突出表现的视觉设计现象:“文革”政治宣传招贴设计、“文革”火花设计、“文革”书籍装帧设计、“文革”墙报、板报设计、“文革”票证、像章设计;从中提炼并总结出“文革”图案设计的特殊造型语言,运用视觉传达、美术史、“文革”期间文艺方针及艺术创作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或文献资料对“文革”图案的形态和构成进行细致地分析,总结出“文革”图案设计的风格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在立足于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的理论角度,导入“文革视觉文化”和“文革视觉艺术”这两个新颖的概念,为其后研究“文革视觉艺术”的再设计及形成“文革视觉风格设计”作铺垫,以辩证发展的观点预测“文革视觉风格设计”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带有前卫色彩的原创性设计风格的未来发展空间和趋势。 “文革视觉风格设计”这一概念虽然并非第一次提出,但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随着这种极具原创性的“文革视觉风格设计”和“文革”象征性图案被日益广泛地运用到艺术设计实践当中,犹如时下掀起的“文革收藏”热,在设计艺术学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文革视觉风格设计”的研究热。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结合论文研究背景,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细致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是介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艺术设计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和发展概况,主要从建筑艺术设计和商业美术设计两个方面予以探讨。第三章是基于“文革”时期的视觉设计现象而展开分析,列举五种较为有代表性的视觉现象:政治宣传招贴设计;火花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墙报,板报设计;票证、像章设计,结合其时代背景对其进行剖析。第四章是“文革”图案设计形态与构成,主要从影响因素、色彩、形态构成的要素及法则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最终,依据“文革”图案不同的象征意义,分类归纳了四类“文革”图案造型。第五章是结合现代艺术设计观点,,在导入“视觉文化”、“视觉艺术”的同时,提出“文革风格视觉设计”的概念,就相关设计案例一一进行论述。第七章为结语,重述本文论证的观点并引出结论,阐明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图文】:

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南昌,北京


图 2.1 南昌万岁馆、北京天安门广场、八一起义纪念碑另一类是领域性建筑:一、“多功能”体育建筑。为了适应当时大型室内集尤其是政治性集会的需求,“一体多用”的体育馆应运而生。然而受限与当时的术条件,体育馆无法充分利用大跨度新结构展现富有张力的建筑形式,技术成超越了艺术成就,突显建筑设计的功能性特质。如 1968 年建成的北京首都体育馆首次采用百米大跨空间网架结构(一种以钢杆件组成的平板型网架结构),开创

体育馆,首都,郑州,沈阳


图 2.1 南昌万岁馆、北京天安门广场、八一起义纪念碑另一类是领域性建筑:一、“多功能”体育建筑。为了适应当时大型室内集会尤其是政治性集会的需求,“一体多用”的体育馆应运而生。然而受限与当时的技术条件,体育馆无法充分利用大跨度新结构展现富有张力的建筑形式,技术成果超越了艺术成就,突显建筑设计的功能性特质。如 1968 年建成的北京首都体育馆,首次采用百米大跨空间网架结构(一种以钢杆件组成的平板型网架结构),开创国内体育建筑的多项第一。与北京首都体育馆具有相似特点的还有:郑州河南省体育馆、沈阳辽宁体育馆、上海体育馆等。这些大跨度网架结构体育馆建筑已经初见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风韵,建筑兼具造型的美感和功能的实用。(如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芝兰;;初探文革视觉特征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6期

2 喻洁;;当代平面设计中的文革风格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3 徐华春;胡翔;;“文革”时期版画图式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立源;;文革宣传画的视觉符号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韦晶星;“文革”怪象的符号学解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6 夏燕靖;文革美术出版物: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J];美术观察;1999年03期

7 刘伟冬;视觉图像化了的政治口号——释读“户县农民画”[J];美术观察;1999年03期

8 散木;“文革”中的“圣像”美术运动和广场上的“红色波普”[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6期

9 ;商业美术设计走进中国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4年01期

10 V.E.波奈尔;;政治图像志——苏联时期的宣传画艺术[J];新美术;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琰;“文革”后期美术的发展及其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磊;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D];江南大学;2004年

3 陈茉;文革时期平面设计艺术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晓卿;文革时期宣传画视觉要素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5 Surayeva Natallia(李凯书);俄罗斯美术教学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7年

6 闫郢;文革时期版画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钱晶晶;文革时期出版物设计的视觉文化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胡美蓉;毛泽东时代视觉符号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陈文雁;文革时期美术符号的本质与传承[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怡;接受视域中的“文革”手抄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1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41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