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构建逻辑
发布时间:2020-05-03 17:53
【摘要】:十七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从而使民生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目前,可以说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我国的政治生活已经进入到了民生政治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民生政治问题,形成了关于民生政治的各种学说认识和理念,但是随着民生政治实践的不断深化,需要人们进一步深化认识民生政治是什么、为了谁、怎么办及其为什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民生政治的一般性规律,系统回答民生政治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就民生政治的基本问题予以探讨。 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导论部分大概说明了本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国内关于民生政治的研究现状、民生政治的研究方法、本文的基本内容等,总体上回答了本选题的意义、为什么研究本选题及其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问题,为本文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民生政治的学理解读》。民生政治既不同于以往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民生思想,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的民生建设实践,它是人类社会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及其政治实践,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民生思想及其实践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论文回答了什么是民生政治、民生政治的应然诉求以及可能出现的类型。 第二章《中国政治的当代转向》。中国政治的当代转向部分试图从民生政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形态中提炼出民生政治的一般性规律,主要回答民生政治在当代的本质是什么即民生政治的实践主体是谁以及为了谁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以及民生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的问题。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在人民主体性为根本前提条件下、以公平正义为追求的民生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三章《民生政治理论形态的比较》。民生政治作为新型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其理论形态与以往的人类社会历史形态的政治意识有所区别,也与我国1949-1999年的民生建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民生政治理论形态的比较部分试图重点说明民生政治与封建社会的民生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以及生活政治理论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从理论形态的角度回答了不同社会形态对民生问题的本质解读以及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说明了民生政治的本质以及在当代中国构建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民生政治在当代中国的多维建构》。理论研究要关照现实生活,这是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本文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四位一体全景式地展现了民生政治在当代中国的建构,说明了民生政治在当代中国如何实践的问题。其中重点是寻求民生政治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普遍性规律,提出普遍性建议。 第五章《民生政治的全球性趋势》。从横向角度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潮流。民生政治的全球性趋势部分试图说明全球政治发展由统治阶级或者部分政治集团决定的政治态势已经成为过去,而由民众决定的政治及其对民众的公平正义问题的关注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主流。民生政治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民生政治的未来发展样态》。作为新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形态,民生政治将走向何方、目的何在等问题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该部分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民生政治的未来发展样态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是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结合,主要回答的是民生政治的走向及其为何实现的问题。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进一步总结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及其深化研究的基本思路,并再次强调民生政治构建的基础是公平正义,重申了民生政治构建的逻辑基础。并呼吁更多的人关心民生政治、实践民生政治、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出自己及其当下的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6
本文编号:2647898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任玉秋;;发展民主政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障[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3 李宏;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探索新福利制度[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1期
4 杨亚非;;民生政治视域中的执政党合法性建设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5 赵凌云;;民生发展时代的改革逻辑与改革框架[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1期
6 关信平;;我们应更重视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J];当代经济;2011年11期
7 韦蒙;潘玉曼;;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J];当代广西;2010年11期
8 王伟光;;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J];红旗文稿;2012年01期
9 赵丽江;刘婧;郭凡路;;生活政治学的发端及关注的问题——政治学研究的祛魅与解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陈金龙;;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647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4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