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近代中国宪政文化的萌生与社会政治转型的相关性研究(1840-1949)

发布时间:2020-05-06 13:29
【摘要】: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主要包括经济上的转变和政治上的转变。与西方国家甚至与日俄等国的近代化相比,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转型显得迟缓且困难重重,遭受的灾难也持久深重。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与掠夺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近代中国的自身构造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在全球化视野下,以宪政与富强、救亡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始终把宪政文化的进展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相联系,并找出各个分期的理论高度,进而探求宪政文化进展与社会政治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是本文选题的背景和学术价值。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交待了选题缘由,目前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评析,研究方法、思路,创新之处与不足,列出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第二章从词源上分析宪政一词的含义和演变,分析归纳了三种代表性的宪政观,从而提出了一种文化视阈下的宪政观;进一步分析了宪政的基本特征,落脚到近代以来中国语境下的宪政期盼。第三章从文化论及宪政文化的概念、基本特征、基本功能;主要分析宪政文化的生成因素和生长逻辑。第四章分析了宪政文化孕育与谋求改良为主题的社会政治转型阶段(1840-1898)。鸦片战争到戊戌政变为近代中国宪政文化的孕育期,也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开端。第五章分析了宪政文化萌芽与走向共和为主题的社会政治转型阶段(1898-1919)。戊戌政变失败,标志以改良图谋富强的愿望和道路被扼杀,但毕竟宪政因子逐步普及,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转型。第六章分析了宪政文化的初步生成与以民主建国为主题的社会政治转型阶段(1919-1949)。经过国共两党为主要力量的政治抗衡,宪政文化在反复中初步生成,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创立,标志着宪政文化初步生成,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实现了政治转型。作为本文的理论总结部分,第七章从宪政文化生长和社会政治转型的两个方向上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是经济和政治转型;政治转型道路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发展道路;宪政文化的初步生成需要长久的历史进化,这一过程伴随着宪政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和传统政治结构的冲突。政治转型不同阶段与宪政文化生长阶段相对应。史论结合,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宪政文化与社会政治转型相伴而生、相辅相成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从宪政以及宪政文化的角度来观照这一问题,从视角上是一种创新,也是一个挑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宪政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近代社会转型的成果还没有见到。从经济变迁,从政治制度演变,从人的主体性等多角度来探视社会转型的成果已经比较多在研究中涉及到中西方宪政文化生长的比较,在观念的对照下对当代中国宪政文化的语义、功能、宪政文化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及建设路径进行一些具体研究,在当前的中国宪法学理论、比较宪法学、政治文化学等领域研究中有一定的开拓性。 二是在研究内容上,把宪政文化的孕育、萌芽和初步生成与近代政治转型的三个时期之间寻求到了一种对应关系,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具体地,宪政文化孕育与谋求改良为主题的政治转型期(1840-1898)相对应;宪政文化萌芽与走向共和为主题的政治转型期(1898-1919)相对应;宪政文化的初步生成与以民主建国为主题的政治转型期(1919-1949)相对应。 三是通过对近代中国宪政文化的生长和政治转型历程的透视,总结出宪政文化与社会政治转型相伴而生、相辅相成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这是本文在宪法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从宪政文化对政治转型的影响分析认为宪政文化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深层动因;宪政文化牵引和促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从社会生活方式、政治制度设计、民众心态、领袖心理等方面宪政文化预示和引导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从政治转型对宪政文化的影响分析认为政治转型需要宪政文化提供合法性证明,并不断丰富宪政文化的内涵。社会组织是政治转型和宪政文化生成的桥梁。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宪政文化基本理论研究欠系统。在社会政治转型中对于社会组织的历史史实把握不够,功能描述也不够充分。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怀东,张茂泽;评维新派的“民权”说——兼析西方“人权”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命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文显,信春鹰;民主+宪政=理想的政制——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J];比较法研究;1990年01期

3 郭道晖;;宪政简论[J];法学杂志;1993年05期

4 李琦;孙中山对西方近代宪政文化之扬弃[J];法学评论;1994年03期

5 范忠信;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题和特征[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6 徐雅玲;宪政、宪政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桑保军;;中国法文化四阶段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刘琳t,

本文编号:2651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51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