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越关系正常化后影响越南对华战略的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822.3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力;;美国对华战略:从两面下注到全面防范[J];世界知识;2018年13期
2 达巍;;美国对华战略逻辑的演进与“特朗普冲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05期
3 刘胜湘;李明月;;美国对华战略新动向与中国应对之策[J];新东方;2013年06期
4 黄谋琛;;当代美国对华战略探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刘勇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俄罗斯对华战略调整[J];俄罗斯研究;2010年02期
6 缪开金;;日本对华战略与中日经济关系[J];亚非纵横;2006年01期
7 张立平;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思路[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4期
8 刘建飞;美国对华战略的转变趋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2期
9 张立平;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思路[J];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10 张曙光;美国对华战略考虑与决策:一般性思考[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动力探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门洪华;;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A];国情报告(第十五卷 2012年)[C];2013年
4 袁鹏;;结构性矛盾与战略性焦虑——中美关系的重大风险及其破解之道[A];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总第4期))[C];2011年
5 潘睿凡;凌岳;;缺席的促稳者? 欧洲与东亚安全[A];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2(总第5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迈克尔·布伦纳 乔恒 译;美对华战略缺乏头脑[N];环球时报;2018年
2 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朱启超;美国对华战略双轨路线及应对方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3 本报驻欧盟记者 张兴慧;欧盟暂未制定前瞻性对华战略[N];中国青年报;2008年
4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 凌胜利;顺势而为,中新关系回暖[N];中国国防报;2017年
5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崔健;从经济视角剖析日本对华战略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6 董栓柱 徐庆军;美国对华战略陷入“遏制焦虑”[N];中国国防报;2016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蒯辙元;美国对华战略核心简析[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8 王鸿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从帕内塔访华看美对华战略的内在矛盾[N];中国国防报;2012年
9 李自良;影响美国对华战略的几种力量[N];国防时报;2011年
10 宋基弘;韩媒必须重新制定未来对华战略[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浦启华;21世纪初期的亚太战略态势与中国国家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霄汉;简析中越关系正常化后影响越南对华战略的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
2 唐书馨;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的演变与发展[D];外交学院;2011年
3 赫芳北;“9·11”后中美安全相互依存与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4 张爱华;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布什政府对华战略认知与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李鸿宇;美国国内对华战略辩论及中美关系新发展[D];辽宁大学;2017年
6 闫涛;冷战后东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应对[D];外交学院;2007年
7 江先锋;冷战后美国的对台政策与台湾问题的发展态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超;中国视角下美国应对新兴大国的整体战略[D];外交学院;2012年
9 杨勇;试析小布什政府的对台政策及台湾问题走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张萌;现实国际政治竞争下的中国纵横方略[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86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8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