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新疆伊犁社会经济专题研究(1912-1937)
发布时间:2020-06-08 02:37
【摘要】:在晚清协饷中断后,新疆财政难以为继,到民国之时,内地军阀混战不断,中央政府则无力西顾。在此情况下,新疆当局者为维持边疆地区稳定,要么“闭关”以堵“祸水”,要么仰赖外力以撑时局。本文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考察民国时期伊犁社会经济。全文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第一、二两章),从纵向的角度,宏观考察了民国时期伊犁社会经济状况,并将民国时期伊犁(1912-1937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12-1930年为第一阶段——缓慢发展期,这一阶段包括整个杨增新时期和金树仁主政前期。在“无为而治”的“愚民”政策作祟下,伊犁社会经济未能实现应有的发展。1931-1933年为第二阶段——全面衰落期,这一阶段为金树仁主政后期且以“哈密事变”为大致分界线,伊犁社会经济遭受战乱影响而全面衰落。金树仁倒台后,为了夺取新疆最高统治权,伊犁张培元联合马仲英发起反盛之战。由此之故,伊犁成为直接战场,致使大批民众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34-1937年为第三阶段——快速恢复与发展期,这一阶段为盛世才主政前期。在苏联的支援下,盛世才政府实行了“六大政策”,伊犁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在1935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期三年计划,其社会经济取得较大成绩,实现了快速恢复与发展。民国时期伊犁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与主政者的决策智慧不无关系。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关乎经济发展之全局。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在民国时期伊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不同的历史抉择。其中交往层面上的封闭与开放、技术层面上的守旧与革新、教育层面上的愚民与开智,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左右着伊犁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下篇(第三至八章),以横向的角度,从社会经济政策与措施、社会经济建设、屯田与民族关系、社会经济纠纷、生存风险与社会保障、教育经费等不同切面阐述和分析了民国时期伊犁社会经济状况,尤其是盛世才主政初期的伊犁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政策与措施,是基于社会经济客观现状,政府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当时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财政收支矛盾,即赤字问题。从三年计划、禁烟、安置归化军等经济政策和措施中可以看出,政府试图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做大经济“蛋糕”,增加财政收入,以期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但因受限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策服务对象的阶层性,最终蛋糕虽有所增大,却仍然无法弥补收支失衡。在生存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官争民利就不可避免。社会经济建设方面,本文选择了水利建设和监狱建设,以点带面地考察和认识民国时期伊犁近代化建设的相关问题。由此说明,近代化成为当时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近代化表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结点;另一方面,近代化建设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结果造成了财政危机。尤其是人的近代化的远未完成,成为近代化的藩篱。屯田对近代伊犁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和民族关系变迁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为保障驻军粮食的供应,在伊犁实行屯田。屯田的持续推进,逐渐改变了以牧业为主的经济生态,形成了农耕、游牧、商业等多种民族经济并存的局面,从而奠定了近代伊犁民族分布的格局。屯田还使近代伊犁民族关系呈现出从隔离到接触,再从碰撞到交融的发展特征,形成了从多元到一体的区域性融合。社会经济纠纷产生于基层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看似细小却事关社会秩序和稳定大局。近现代以前的传统社会,纠纷的解决主要依赖于民间习俗和惯例,但民国以后,国家权力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民间习俗和惯例在化解社会纠纷的作用中逐渐减弱,由此,国家权力进一步向基层社会延伸。生存风险与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其一,盛世才政府为军公教人员提供较为优厚的社会保障,尤其在物价飞涨、物资短缺等现实困难下,使军公教及其家属生活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这对政治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其二,对广大农牧民,政府却几乎没有制度性的社会保障措施出台,一般只是临时性的政策应对。更有甚者,对军公教人员较为优厚的社会保障是以牺牲广大农牧民的利益为代价。因此,对军公教人员的恩泽其实是对普通民众的榨取和掠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确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民国时期伊犁教育实现了从宗教教育向学校教育的演进,从民族学校向国民学校的转变。以国民教育培育国家意识,对整合边疆具有特殊作用。同时,也应警惕教育对民族分裂意识的另类觉醒。下篇所选取的历史切面,是为了回答全面抗战前伊犁社会经济的微观内容,试图揭示后来社会动荡,乃至三区革命爆发的社会经济动因。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新疆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民众认同的复杂化。正处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成与建构期的新疆各族,其认同的复杂化,成为民国乃至当代中国新疆长治久安的隐患。
【图文】:
图1伊犁河谷地理区位图逡逑如果将整个世界比作是一个由若干节点和连线所构成的庞大网络,那么是连接中外甚至欧亚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剖析这一网络中的域一一伊犁,认识作为民国新疆社会经济缩影的民国伊犁社会经济,,以窥全(二)时间选段逡逑从世界范围来看,民国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致使全球经济格局发变化。中国内地自辛亥革命以后,又遭遇了军阀混战、抗战与内战,内地战火中艰难前行。1912年伊犁起义的胜利,标志着清朝在新疆统治的结2逡逑
逦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逦逡逑表1邋1958-2018年CNKI篇名含“伊犁”的期刊论文篇数逡逑年度|篇数|年度|篇数|年度|篇数|年度邋篇数逡逑1958逦5逦1979逦5逦1993逦45逦2007逦209逡逑1959逦1逦1980逦6逦1994逦56逦2008逦258逡逑1960逦4逦198]逦8逦1995逦67逦2009逦261逡逑1961逦2逦1982逦17逦1996逦62逦2010逦280逡逑1963逦2逦1983逦13逦1_997逦68逦2011逦301逡逑1964逦6逦1984逦25逦1998逦68逦2012逦299逡逑1965逦3逦[985逦30逦1999逦84逦2013逦331逡逑1966逦1逦1986逦41逦2000逦97逦2014逦313逡逑1973逦5逦1987逦21逦2001逦71逦2015逦342逡逑1974逦2逦1988逦35逦2002逦105逦2016逦377逡逑1975逦3逦1989逦33逦2003逦116逦2017逦319逡逑1976逦2逦1990逦27逦2004逦113逦2018逦73逡逑1977逦4逦1991逦26逦2005逦124逦逡逑1978逦2逦1992逦36逦2006逦180逦逦逡逑1?}r年*船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93.72
本文编号:2702399
【图文】:
图1伊犁河谷地理区位图逡逑如果将整个世界比作是一个由若干节点和连线所构成的庞大网络,那么是连接中外甚至欧亚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剖析这一网络中的域一一伊犁,认识作为民国新疆社会经济缩影的民国伊犁社会经济,,以窥全(二)时间选段逡逑从世界范围来看,民国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致使全球经济格局发变化。中国内地自辛亥革命以后,又遭遇了军阀混战、抗战与内战,内地战火中艰难前行。1912年伊犁起义的胜利,标志着清朝在新疆统治的结2逡逑
逦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逦逡逑表1邋1958-2018年CNKI篇名含“伊犁”的期刊论文篇数逡逑年度|篇数|年度|篇数|年度|篇数|年度邋篇数逡逑1958逦5逦1979逦5逦1993逦45逦2007逦209逡逑1959逦1逦1980逦6逦1994逦56逦2008逦258逡逑1960逦4逦198]逦8逦1995逦67逦2009逦261逡逑1961逦2逦1982逦17逦1996逦62逦2010逦280逡逑1963逦2逦1983逦13逦1_997逦68逦2011逦301逡逑1964逦6逦1984逦25逦1998逦68逦2012逦299逡逑1965逦3逦[985逦30逦1999逦84逦2013逦331逡逑1966逦1逦1986逦41逦2000逦97逦2014逦313逡逑1973逦5逦1987逦21逦2001逦71逦2015逦342逡逑1974逦2逦1988逦35逦2002逦105逦2016逦377逡逑1975逦3逦1989逦33逦2003逦116逦2017逦319逡逑1976逦2逦1990逦27逦2004逦113逦2018逦73逡逑1977逦4逦1991逦26逦2005逦124逦逡逑1978逦2逦1992逦36逦2006逦180逦逦逡逑1?}r年*船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93.72
本文编号:2702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0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