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民国后期大学统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12:22
【摘要】: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近代中国进入民国后期的显明标志。在其短短的22年时间里,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制度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快速的变迁,这一时期大学招生经历了自主招生、计划招生、统一招生、联合招生和联合考试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期,大学招生为何要实行统考?怎样实施统考?实行统考有何成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对当前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无疑具有借鉴价值。本分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大致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梳理大学招生实施统考的动因。第二部分主要钩提大学招生实施统考的具体过程。第三部分扼要对其进行点评。第四部分综述统考实施的影响。民国后期大学招生实施统考的动因一方面是国民政府掌握国家主权,把握财政,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政府需要加强对国家高等教育的管控,究其根本目的实在于加_7对大学的干预与控制。统考结束的原因有三:民国后期大学招生实施统考的动因一方面是国民政府掌握国家主权,把握财政,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政府需要加强对国家高等教育的管控,另一方面是来自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自身的需求。统考结束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国家政局动荡,内外战焦灼,无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二是,政府不仅要支出正常的教育经费,更要支出一大笔因战争破坏而需重建或填补用品学校的费用,财政支出难以为继;三是对于统考的认识部分人认为是社会的倒退,是革命的失败。综合分析后发现民国时期统考制度有其产生的必要根源,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当时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挽了救中国高等教育、拯救国内青年,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也不可否认这种制度的变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国民政府主导的。国民政府时期统考只实行了短短的3年,但它在制度上确实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开创性与可持续性之上。它加强了政府对大学招生的管控,统一了国立大学招生考试、规范了大学招生市场,打破了自由招考以来的混乱局面,解决了战时所需、在战乱中稳定了国内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高等教育给予了借鉴性与参考性,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另外,大学招生实施统考有利有弊。其利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统一高考之沿袭与继承,其弊方有新世纪高校自主招生与技能高考之改革与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9.29;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涛;;民国时期关于大学招生考试的三次论争[J];教育学报;2014年04期

2 李木洲;刘海峰;;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设立与分布[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3 斯日古楞;;中国国立大学近代化的宏观考察[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4 倪方六;;民国时如何考大学[J];文史博览;2010年08期

5 张学强;彭慧丽;;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探析——兼论对完善我国当代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5期

6 张亚群;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变革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5年06期

7 余子侠;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其决策心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涛;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夏兰;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7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07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