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小区治理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4 05:05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住房商品化改革和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通过创新治理机制,特别是把治理重心下移,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善治,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新议题。以往大量研究认为中国社区以政府的管理为主,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无法参与社区发展建设主要在于制度原因。随着近年来,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让渡出空间,也对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商品房小区,社区自治的呼声较高,许多学者因此将研究视角从宏观制度层面转至社区、居民个人层面。本研究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商品房小区开展研究,意在分析影响商品房小区治理有效性的因素,探讨商品房小区治理过程中,小区居民参与要素与其它相关治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度解析各治理要素影响小区治理有效性的互动过程和原理。重点解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影响商品房小区治理有效性的核心要素。二是明确实现商品房小区治理有效性的过程中居民参与方式和路径。三是商品房小区治理主体行为如何助推居民参与,促进小区治理有效性的实现。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国社区治理发展阶段以及治理有效性现状进行梳理,初步构建了小区社会资本、居委会行为、物业公司行为、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行为、参与意识、社区精英正面作用、社区精英负面作用、小区能力等八个小区治理要素通过影响居民参与,即居民参与行为和居民参与预期,从而影响小区治理有效性的分析框架。接着在北京市选取小区治理有效性较好的小区,分析小区治理要素、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有效性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生作用的机理。随后,在北京市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用定量方法对本文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旨在回答小区治理要素是如何影响居民参与进而影响小区治理有效性的。此外,通过商品房小区进行分类,比对不同类型商品房小区的治理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商品房小区治理要素是居民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居民参与在小区治理要素与小区治理有效性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小区各治理要素通过居民参与对小区治理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居民参与在商品房小区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居民参与预期、居民参与行为,具体是指居民参与不仅要落实到居民参与的行动,还需要增加居民对参与结果的正向预期,实现真正的参与,提高参与效果;居民参与行为、居民参与预期能够促进小区治理有效性,居民参与预期对物业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效果要大于居民参与行为,居民参与行为对宜居性的影响效果要大于居民参与预期。基于商品房小区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需加强基层党组织、政府对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意识、参与预期引导;加快相关法制建设、依法开展居民自治;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方式方法;畅通商品房小区自主治理的实现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69.3
【图文】:
国内学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文献数量(2004-2017)
图 1-2 国内学者关于社区治理&有效性的研究文献数量(2005-2017第二,研究业主、以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为代表的基层自治组织可以更好地反应政社关系在商品房小区的性质。这是因为,业主大 ,
本文编号:2712322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69.3
【图文】:
国内学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文献数量(2004-2017)
图 1-2 国内学者关于社区治理&有效性的研究文献数量(2005-2017第二,研究业主、以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为代表的基层自治组织可以更好地反应政社关系在商品房小区的性质。这是因为,业主大 ,
本文编号:2712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1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