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段,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本文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视为是一个“传播事件”,对照一个完整传播过程所需的基本构成要素,即传播环境和意图、传播主体、传播路径、传播效果、传播内容等等,对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专题式的分类研究,在理清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其生动的实践情形的同时,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当性、合理性,发展的曲折性和其实际的价值意义。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思路,研究的现状与方法,创新之处及存在问题等等,并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自己的理解作了阐释,并在注释中简单交待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议。第2章: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语境。首先,阐述在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尝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思想文化界又如何尝试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领域的,这些奠定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基础,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实践基础上诞生的;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品格、国共两党意识形态斗争和中共和共产国际矛盾等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最后,从抗战爆发后中国和中共所处客观环境和政治形势变化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为什么会在抗战时期被提出,说明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特定时代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第3章: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轨迹。首先,阐述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瓦窑堡会议上开始启动、会后初步展开,直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的过程,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伴随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开始的;其次,阐述这一命题提出后,中共党内的不同反应,延安整风的缘起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与影响,共产国际解散这一事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说明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并不是单向的线性发展过程。第4章: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主力。主要阐述抗战时期延安领袖群体和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各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前者的贡献主要在政治方面,后者主要在学理方面,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集体事业,需众多群体和个人合力完成。第5章: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路径和内容。主要阐述抗战时期为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采取的三大路径,即:加强理论修养、注重调查研究和发起大众化运动,这三大路径的具体提出和执行情况,及各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的推动作用,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必须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措施保障,除了顶层设计外,更主要的是执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效果也主要从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上体现出来。这三大路径的实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情形。第6章: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实践。主要阐述抗战时期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及其成效。包括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内容,毛泽东的党建、军事理论的构建及实践,中共“国家”建设的思想及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的初步建构和成就。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实践过程,还是一个理论建构过程。而且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结语:试图澄清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偏颇认识,甚至是公开诬蔑。从中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观动机,客观效果及毛泽东思想本身三个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要丢弃马克思主义,而且也没有丢弃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它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论抗战时期,还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总之,本文力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一个多学科关注,意识形态色彩强烈的问题,尽可能进行历史的叙事与研究,尽可能在研究过程中突出历史研究的特点,注重运用丰富的史料说明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努力体现史学研究求真求实的精神,力图突破传统政论研究的框架束缚,为本课题开创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对这样一个明显属于理论范畴,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课题进行历史的分析研究。这是本文追求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毅;;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说驳议[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张双智;;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与项英的战略分歧——从新发现的白艾笔记说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陈剑敏;张剑平;;论毛泽东对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毛泽东研究;2015年00期
4 陈剑敏;张剑平;;论毛泽东对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毛泽东研究;2015年01期
5 周家彬;;灌输还是互动:中共初创时期革命理论转变的再认识[J];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04期
6 刘本森;;近十年来国外中国抗日战争史英文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01期
7 王向清;;毛泽东、张闻天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毛泽东研究(年刊);2013年00期
8 贺小娜;任晓伟;;论瓦窑堡会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J];人民论坛;2013年26期
9 吴文珑;;延安时期马列著作翻译与出版的历史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04期
10 费虹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文化领导权”问题[J];党的文献;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光远;;艾思奇与《大众哲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新强;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出版、流通与阅读(1927-1937)[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刘占奎;张闻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张正光;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苏华;延安出版业研究(1937-1947)[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海燕;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
2722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2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