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公司治理的政治逻辑

发布时间:2020-06-22 17:18
【摘要】:通过一连串交易行为并创造利润被看做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特色。然而公司舞弊案件等欺诈问题的层出不穷皆可降低国人投资公司意愿,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之发展。与此相应的公司治理之强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公司本身的国际竞争力,更能提升公司的获利能力,有助于政府实现长期的施政目标与方向。 从经济与文化方面分析公司治理理论的文章专著已经浩如烟海。法律作为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无法独立于政治系统而发挥独立作用。古往今来,很多法律的变更是通过政治过程来完成的。公司机构设置的“三会四权”近于政治上的“三权分立”。人们对公司“三会四权”的行政隶属关系的理解和其他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关系的理解造就了这种政治层面上的制度安排。政治博弈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之上。因为现实中参与博弈的人并非完全理性人,而是有限理性人。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因为个体、地区、民族的信仰、性格、惯例、习俗、伦理、道德、环境等具体差异均会对博弈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仅就宏观方面对政治逻辑进行探讨。 通过政治视角下对公司治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保护的权利或者利益的性质,取决于特定国家的政治妥协和法律供需双方的权力平衡。法律内容的变迁,可以主要归因于政治权力之变迁。公共政策、社会联盟、政治经济制度这三种要素影响和决定了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模式将因为政治、文化、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在存异中不断发展。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传统视角下公司治理之局限。本章介绍了传统视角下公司治理局限的三个原因。指出运用政治视角分析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细化信义义务无法避免私利主义、传统理论忽视了公司政治权力博弈、经济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理性经济人假设。 第二部分典型国家公司治理成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本章运用政治经济学对三种典型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从政治、文化对经济制度、法律政策的影响,阐述其背后的政治逻辑。为下文做铺垫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国外公司治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本章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和法律移植进行思考。包括三个部分: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反思、对公司治理法律移植的思考、公司治理的政治意义。 结束语在总结中归纳出政治的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培新;;公司治理法律规则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含义——以日本活力门收购事件为视角[J];证券法苑;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725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25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1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