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知识的文化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14:51
【摘要】:课程知识作为课程与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联系着个体的精神世界与人类“共在”的文化世界。从这一前提出发展开的课程知识文化性思考,实则是在“文化育人”这一价值的指引下的课程理解视域探索。具体而言,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思辨法和文本分析法对课程知识文化性的概念内涵、历史演变和实践路径进行考察。通过确认文化性作为课程知识的内在属性,试图恢复课程知识与文化之间的本源性联系。首先,从思想来源上梳理了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现象学教育学对课程知识进行研究的历史进程,分析其内在旨趣与研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知识文化性在价值指向、内容表征、实施过程三个层面进行界定。这种界定主要从理想型课程知识入手进行,并将课程知识的文化性与政治性、经济性进行比较,以彰显其对人的精神意义的追求。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课程知识文化性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有“在世界”的历史发展趋势,同时包含有“在中国”的本土遭遇。在一定意义上,文化性是历史凝结的,是人类实践的时间性表达。没有对人类文明历史和本土历史的理解,就无法体认文化性的具体存在。从文明的进程而言,课程知识“在世界”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文明三个历史阶段。在前现代文明时期,世界范围类产生三种典型的课程知识:中国课程知识(主要是儒家课程知识)、西方课程知识、印度课程知识。这三种课程知识代表不同的文化传统,是在轴心文明时期形成的文化性格。在现代性的转化中,工具理性和世俗化共同塑造了现代课程知识。后现代课程知识作为一种对现代性的弥补与修复,正在以萌芽形态在理论中进行筹划,反映了文化融合与革新的趋势。课程知识的文化性疏离作为现代性的产物,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中体现出来,也影响和波及到课程知识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进入近现代以来,科举制度的废除、洋务运动的开展,新式学堂建立使得儒家课程知识的垄断性不断丧失,同时让西方科学课程知识得以合法的进入学校课程之中。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儒家课程知识被批判进而作为一种边缘性知识出现在课程知识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三大改造”的进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实际将课程知识纳入到政治改造的过程之中,是教育政治功能的直接体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使得课程知识不断嵌入到经济改革中,课程知识的经济性受到重视,知识学习跟物质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知识商品化开始出现。课程知识的政治性与经济性的强化,造成了文化性疏离这一本土困境。具体而言,文化性疏离的倾向不仅仅体现在文本的课程知识上,更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这种疏离以文化遮蔽、文化锁定、文化装点的形式出现,它使得教学中文化意蕴逐渐减少,甚至走向文化的反面。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教学时间的规制与教学空间的区隔。文化性疏离最终通过教学改变了师生的生存,使得教学生活出现观念的杂多与精神平庸的困境。这一困境同时作为一种改革的契机,正在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最后,针对课程知识文化性疏离产生的生存困境,提出以变革性实践来实现文化性的回归。变革实践是一种复杂性实践,需要在理念、制度、角色三个层面来筹划可能的路径。具体而言,在理念层面理解“作为文化存在的课程知识”,确认文化的意向性存在、倡导“文化回应性教学”;在制度层面通过进行课程供给制改革,强化国家课程知识、地方课程知识、校本课程知识的文化指向;在角色层面让师生成为文化实践者,使得课程知识与师生的相遇成为文化意向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23
【图文】:
逦邋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逡逑性思维技巧。”邋?逡逑总之,国外对课程知识文化性的思考是在一个广阔的视野中展开的,体现了逡逑不同的研宄取向和研究旨趣。这些研宄虽有差异,但彼此之间产生了内在联系。逡逑从人类学视角对多元文化的论证,实际上影响了具体课程知识选择将地方知识纳逡逑入到学科知识之中。而社会中进行文化批判,更多指向一种单一固化文化,这同逡逑时在思想上为多元文化课程提供论证的依据,强化了多元文化的观念。逡逑(二)国内研究回顾逡逑国内对课程知识进行专门研究较为短暂,长时间一直处于知识研宄和教学内逡逑容的研究之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知识这个概念开始在教育研究出现,逡逑到了邋21世纪之后,课程知识研究的开展逐渐铺开。在CNKI数据库,以课程知识逡逑为篇名,对1990-2017年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逡逑
本研究对课程知识文化性思考是对课程知识属性进行理解的一种逡逑尝试。这种尝试具体从理论建构、历史反思、实践分析三方面构成,分析框架如逡逑(图2)所示。逡逑——研究视角——逡逑n; ̄ ̄逦逦理论建构——逦][逦逦逦逡逑课逦|逦.邋丨逦逦iz逦逡逑A逦L_邋概念内涵邋逦逡逑知逦11逦逦^化逡逑i口逦|邋“在世界”丨逦育逡逑^逦逦逦逦邋■的演变历程逦__邋人逡逑文^逦历史反思——逦u逦逦^何逡逑化逦a"""逦逦——^——以逡逑M:逦O逦“在中暡”的闲境逦-Hr逡逑,邋邋(实践考察)邋邋逦J逡逑研逦\邋/逦逦—逦邋tb逡逑究逦逦L邋几邋__逡逑逦实践分析y逦逦逡逑——实践路径——逡逑图2本研[偟姆治隹蚣苠义希ǘ┭芯康姆椒奂捌渲饕椒ㄥ义峡纬讨兜奈幕匝绣常嵌钥纬讨妒粜缘囊恢纸沂荆嵌钥纬讨队肴隋义系木褚庖褰⒛谠诠叵狄恢掷斫狻1狙绣车亩韵缶龆瞬捎醚绣撤椒ǖ幕驹义媳矗椋辏捶椒邸Q绣撤椒凼茄绣车幕镜淖荚颍鞘迪盅跞贤肜斫獾幕惧义锨疤帷e义希玻冲义
本文编号:2729302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23
【图文】:
逦邋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逡逑性思维技巧。”邋?逡逑总之,国外对课程知识文化性的思考是在一个广阔的视野中展开的,体现了逡逑不同的研宄取向和研究旨趣。这些研宄虽有差异,但彼此之间产生了内在联系。逡逑从人类学视角对多元文化的论证,实际上影响了具体课程知识选择将地方知识纳逡逑入到学科知识之中。而社会中进行文化批判,更多指向一种单一固化文化,这同逡逑时在思想上为多元文化课程提供论证的依据,强化了多元文化的观念。逡逑(二)国内研究回顾逡逑国内对课程知识进行专门研究较为短暂,长时间一直处于知识研宄和教学内逡逑容的研究之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知识这个概念开始在教育研究出现,逡逑到了邋21世纪之后,课程知识研究的开展逐渐铺开。在CNKI数据库,以课程知识逡逑为篇名,对1990-2017年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逡逑
本研究对课程知识文化性思考是对课程知识属性进行理解的一种逡逑尝试。这种尝试具体从理论建构、历史反思、实践分析三方面构成,分析框架如逡逑(图2)所示。逡逑——研究视角——逡逑n; ̄ ̄逦逦理论建构——逦][逦逦逦逡逑课逦|逦.邋丨逦逦iz逦逡逑A逦L_邋概念内涵邋逦逡逑知逦11逦逦^化逡逑i口逦|邋“在世界”丨逦育逡逑^逦逦逦逦邋■的演变历程逦__邋人逡逑文^逦历史反思——逦u逦逦^何逡逑化逦a"""逦逦——^——以逡逑M:逦O逦“在中暡”的闲境逦-Hr逡逑,邋邋(实践考察)邋邋逦J逡逑研逦\邋/逦逦—逦邋tb逡逑究逦逦L邋几邋__逡逑逦实践分析y逦逦逡逑——实践路径——逡逑图2本研[偟姆治隹蚣苠义希ǘ┭芯康姆椒奂捌渲饕椒ㄥ义峡纬讨兜奈幕匝绣常嵌钥纬讨妒粜缘囊恢纸沂荆嵌钥纬讨队肴隋义系木褚庖褰⒛谠诠叵狄恢掷斫狻1狙绣车亩韵缶龆瞬捎醚绣撤椒ǖ幕驹义媳矗椋辏捶椒邸Q绣撤椒凼茄绣车幕镜淖荚颍鞘迪盅跞贤肜斫獾幕惧义锨疤帷e义希玻冲义
本文编号:2729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2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