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9 22:49
【摘要】:人类享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受制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的困扰。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开始致力于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都彰显了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然而,碳排放的负外部性使得全球气候合作谈判举步维艰,2011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发达国家表示非常担心“碳泄漏”问题,提议通过经济手段将碳排放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碳关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体现出了气候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紧密结合。当然,碳关税提出的原因不会这样单纯,其背后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博弈,为此,发展中国家普遍对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关税表示强烈的反对。本文旨在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考察碳关税产生和制定的内在动因,理解碳关税的本质,为更好地应对碳关税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碳关税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目前为止与碳关税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主要对碳关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首先,通过回顾碳关税产生的过程对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其次,辨析了与碳关税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概念,以便更清楚地了解碳关税的本质和形式。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碳关税确切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第三章是对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从国家博弈的角度出发,通过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和美中两国之间的博弈情况,充分理解碳关税产生的动因。此外,国内利益集团的游说和施压也对碳关税的产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为销售而保护”模型,本文以美国为例阐述了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对政府和议会施加压力,最终促进了碳关税政策的形成。最后分析了碳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四章为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被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很大,本章着重分析了碳关税对中国贸易和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为结论和对策建议。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得出,碳关税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和降低碳排放那么单纯,更多是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求。发达国家希望借此机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争夺气候谈判话语权和获得低碳经济领导权,同时也是政府迫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而做出的妥协。低碳经济和气候合作是未来的大趋势,面对碳关税,中国不仅仅应该关注在短期如何避免被征收碳关税,更应该注重在长期如何减少碳排放和发展低碳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45
【图文】:

示意图,枪手,示意图


为高排放国家以及出口大国之一,中国无疑是美国针对的最主要潜在目标国。因此,美国和中国互相都把对方作为最大的威胁对象。图3.1 枪手博弈示意图就在2009年11月25日,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几乎同时制定了各自2020年之前的碳减排目标。美国政府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为2005年排放量的83%。与此同时,中国宣布截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为2005年的55%—60%。如此一致的行动表明美国和中国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看好,都在积极进行战略部署以便抓住机遇。这也说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较量已经扩展到了低碳经济领域。中美之间关于低碳话语权的争夺,早先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已经显现,后来在坎昆气候大会上更是引起了全球的瞩目。气候议题已经成为中美之间除政治、经济、贸易和金融之外又一个交锋的阵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中国已经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等作为重要的目标

碳排放量


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企业的碳排放现状出发,分析碳关税对我国贸易和发展的影响,希望能通过本章的分析,更好地提出我国应对碳关税的对策建议。4.1 中国的碳排放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工业化进程大幅加快,与之相伴随的是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以及迅速增长的碳排放量。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钢铁、水泥、机械等高能耗产品,另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能源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图 4.1 为我国在 1978 至 2010 年间碳排放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碳排放量在 1978 至 1996 年间增长迅速;1996 至 2001 年间碳排放量比较稳定;2001 年随着我国加入 WTO,碳排放量又开始急剧增长,这说明我国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相关,并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聪;;碳减排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从《京都议定书》到碳关税[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2 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3 张建平;;严防国际贸易保护 主动应对碳关税[J];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10期

4 陈柳钦;;后危机时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5 赵全海;张志强;Joseph Giacalone;;贸易保护与政治利益关系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10期

6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7 陈万灵;任培强;;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6期

8 魏建萍;;试析政治因素对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J];北方经贸;2009年04期

9 张中祥;;美国拟征收碳关税 中国当如何应对[J];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08期

10 谢来辉;;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节税:新的贸易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龚雯;[N];人民日报;2009年

2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 张建平;[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吴力波;[N];文汇报;2010年

4 张艾;[N];学习时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泉;中国关税政策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4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34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