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社会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是一个多元、多样、多变和充满矛盾的世界。人类在20世纪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但人类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秩序的破坏,也超过甚至叠加了所有时代的恶果。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上述状况并为得到根本改变,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加,已经并将越来越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但超出了传统和既有历史经验能够解释的范围,而且超出了我们理性认知能够把握的边界。人类文明这艘大船正行驶在一片未知的海域,没有现成的航海图和灯塔,我们只能在探索中奋然前行,在前行中果敢探索。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社会转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同质单一社会向异质多样社会转变。相对于持久且缓慢的社会变迁而言,这种社会转型无疑是“惊险一跳”,意味着从原有的发展轨道进入新的发展轨道。由此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呈现出多领域、多类型、多方面以及突发性等特点,不和谐因素明显增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己成为我国社会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模式,破解治理困境,也成为卷入矛盾冲突各方的共同诉求。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关于如何实施公共事务管理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政府是唯一的公共事务管理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成熟,企业、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呈现出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多元管理主体不断壮大的格局。在此基础上,20世纪末,公共行政领域逐步形成了一种很有价值的理论--治理理论。中国的社会转型呼唤、孕育并催生新的社会治理特质,新的社会治理又反作用于社会转型,进而滋润并促进社会发展。与西方的社会治理不同,中国的社会治理产生于特殊的世情、国情和时代背景,也受影响于中国现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治理,要着眼于文化中轴式社会治理,即把文化作为实施社会治理的中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活力增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防范、社会和谐构建等,都应当突出并围绕文化这个中轴而展开。文化对于社会治理,不仅是一种手段、措施和支撑,也是一种目标、内容和引领。从我国来说,这与新中国成立之前军事(暴力)中轴式社会管理,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行政)中轴式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市场)中轴式社会管理,以及进入现代化以后的法治(法律)中轴式社会治理,都有较大的不同。文化中轴式社会治理的优势在于,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和控制不具有强制性,其作用发挥过程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从内而外的转化过程,因而也是稳定和持久的。 文化中轴式社会治理基于文化具有独特的社会治理功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一旦形成,便总能以其无形的力量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和功能。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就是文化在社会公共治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效能,体现在对个人的生存方式、社会的运行方式、国家的存在方式的影响上,主要表现在社会价值建构功能、社会冲突整合功能、社会发展导向功能、社会结构互动功能等四个方面。其中,价值建构与冲突整合,源于文化自身的精神属性转化而成的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发展导向与结构互动,源于文化自身的物质属性并参与和支撑经济、政治、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作用。在社会治理中,文化能够发挥这些特有的功能,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维护社会成员的公共权益,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失范。 通过文化中轴式社会治理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目的是为了通过文化的作用,促进社会价值形成共识、文明成为主流、利益得到调和、冲突实现消弭、矛盾取得化解,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进步。结合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需要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等各方共同参与和行动,把文化置于整个社会治理的核心位置,在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文化支撑等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创新方法、积极实践,让文化真正成为指引社会发展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旗帜。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围绕“如何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构建文化中轴式社会治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开展研究。从论文结构来看,除导论和结语外,本研究分为六章。导论分析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确立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文化、社会、治理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着重对文化与社会治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了辨析。第二章对中西方“文化治理”思想的形成与实践进行了回顾梳理,总结了历史上发挥文化治理功能,推进社会治理的现实启示。第三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文化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文化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建构功能、社会冲突整合功能、社会发展导向功能和社会结构互动功能。第四章研究阐述了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产生的机理,以及在物质层面、价值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上如何作用。第五章讨论了构建文化中轴式社会治理的必然性,明确了其主体、客体、介体等构成要素,分析了其合法性、人本性、透明性、参与性、责任性等要素特征。第六章提出了文化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目标指向是建设和谐社会,并从中国的实践出发,探讨了文化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中国化路径。 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实践问题。从文化的功能角度来研究社会治理问题,并且以社会治理为依托来探寻文化发展理论,抑或能为文化发展和社会治理两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与思维模式;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关联与互动或可为中国转型期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迪。本文对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初步建构,但如何继续探索文化中轴式社会治理思路,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推进社会转型期的和谐社会建设,还需要各方力量从实践层面大胆探索,也需要学界以创新精神深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湘莲;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史炳军;展赫男;;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3 韩美群;宋州;;政治、经济和文化多维关系解读——兼论和谐社会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郭凤志;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4期
5 刘文辉;;传媒的“文化力”——关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发展的文化学考察[J];东南学术;2010年04期
6 李锦坤,杨立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7 汪向阳,胡春阳;治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新热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赵晓娜;;文化本质初探——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J];黑龙江史志;2012年10期
9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年15期
10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D];武汉大学;2008年
3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国华;中国公民社会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慧青;生态伦理的文化底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左小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学观点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746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4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