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1:0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软实力在各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对于一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其曾长期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开始衰弱。文化软实力的衰弱直接导致了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为了根本解决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并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可喜的是,近年来全国上下都深刻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文化软实力建设成就不断涌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不足直接制约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目前国内对于文化软实力概念,文化软实力资源,文化软实力的本质特征等基础问题研究不多,有限的基础研究也缺乏创新的观点。其二,系统、科学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对策缺乏。对文化软实力概念的不同解读导致了众多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的出现,但系统、科学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并没有形成。其三,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中国化问题尚未解决。由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开始于西方学者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中国的实际,直接照搬西方的软实力研究成果,从而导致研究成果与中国实际的严重脱节。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中的这些不足,导致文化软实力建设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问题,如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能力不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不均衡,文化软实力的对外影响力有限等等。正由于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问题,因此笔者选择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这一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当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笔者认为文化软实力理论是在文化、软实力、文化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文化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根本区别。因此要正确理解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对这些相关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科学区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文化软实力理论进行了分析。文中指出文化软实力具有阶级性与普世性、依赖性与独立性、持久性与社会历史性、渗透性及无形性等特征。我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优秀文化思想及西方社会的优秀文化传统。但是拥有文化软实力资源,并不等于拥有了文化软实力。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软实力资源,才能真正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在深入分析文化软实力资源的基础上,本文又对以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文化影响力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即价值观念、理想信仰及语言文字、文化产品进行了分析。事实上,文化软实力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一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的民族凝聚力及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世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对于处于文化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尤其重要。 但是,我国当前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出现了众多问题: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能力不足,文化软实力建设主体存在一定的缺陷,核心价值观缺乏引领和整合多元价值观的能力、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事业动力不足,文化赤字严重,文化传播力不强等。为此,我们首先要创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通过对于文化软实力的主体——人的建设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为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拥有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主体,另一方面社会成员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此外,我们还要通过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只有通过内外的双管齐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通过构建完善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从而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并通过对内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对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朝全;;发挥文学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J];朔方;2008年10期

2 魏文婷;;软实力与韩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3 赵飒;;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1期

4 ;聚焦十七大报告中的“软实力”[J];科技智囊;2007年11期

5 ;60位知名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 下篇: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J];人民论坛;2007年Z1期

6 张朋智;;创新精神与文化软实力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03期

7 孙波;;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8 韩振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J];理论导报;2008年04期

9 王茜;;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群众;2008年03期

10 杨金凤;;不可小觑的文化软实力[J];中国核工业;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3 蒋尧尧;;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舒盛芳;;体育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和价值预判[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6 郑群;;和谐文化:形塑中国“软实力”[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8 陆静波;;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构建太仓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10 白喜泉;;软实力对国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付志刚 金晓峰;聚焦“软实力”谋划“硬动员”[N];中国国防报;2005年

2 唐凯;建构和发展国防软实力[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邓正红;企业文化≠企业软实力[N];经理日报;2008年

4 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研究员、博士 王殿华;提升文化软实力 塑造广西新形象[N];广西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谢文君;让文化成果惠及每一个人[N];辽宁日报;2008年

6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 田根胜;寻求文化发展动力 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N];东莞日报;2008年

7 吴学安;靠“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叶辉;文化软实力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N];光明日报;2005年

9 记者 何伟;鄞州“软实力工程”让农民得实惠[N];人民日报;2005年

10 Iain Marlow;北京的“软实力”崛起并非凭空发生[N];财经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孙玉胜;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尹斌;后冷战时代欧盟的中东政策与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2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3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4 江婕;中国大学软实力提升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兴华;文化哲学视域中的软实力解读[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6 梁鹏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倩;企业软实力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鸿飞;军事软实力析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杰;企业软实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7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57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