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的协同式治理及其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7 14:19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伴随国际组织的兴盛发展,国际关系学者对于国际组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当前的国际组织研究进程中,有关国际机制互动的研究属于新兴议题领域。一些学者的研究已关注到了国际机制互动中的竞争和合作特性,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立足于该议题领域的研究现状,依据阿博特等学者提出的“协同式治理”概念,试图探寻出影响国际机制之间实现协同式治理的关键要素。本文假设,国家间就某一议题的共识情况以及作为目标机制的国际组织的决策规则是影响两个国际组织之间能否达成协同式治理的关键因素。依据所做假设,本文检视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劳工组织就推行社会政策,向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制寻求合作的两个案例。通过比较案例分析,本文发现,成员国之间的共识情况是影响国际组织之间进行合作的重要因素。由于全体成员国就某一议题都存在共识或完全分歧的情况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故而本文未予过多讨论,而将更多思考放在共识有限的情况上。然而,即便是国家间的有限共识有时也并不容易取得,需要借助一定的政治机会才能形成,在本文中具体表现为伴随新自由主义兴衰而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当成员国之间就某一议题共识有限时,则作为合作对象的国际组织的决策规则,主要表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于“一国一票”的协商一致模式,世界银行的特定多数模式,能够对协同式治理能否达成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基于“一国一票”的协商一致模式为分歧意见的表达提供了制度合法性,因而最终国际劳工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之间的协同式治理并未实现;而特定多数的决策规则则为通过西方大国与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共识提供了制度合法性,因而最终国际劳工组织与世界银行之间的协同式治理得以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49.1
本文编号:277195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晨光;;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互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5期
2 王明国;;国际制度互动与制度有效性关系研究[J];国际论坛;2014年01期
3 赵冠峰;;国际组织分类方式新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孔凡伟;;制度互动研究:国际制度研究的新领域[J];国际观察;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771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7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