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社会学视野中的《红楼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6:58
【摘要】: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动荡、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红楼梦》研究,出于文学内在变革的需求和学术思潮外在的冲击,呈现多元、多彩、开放、自由的研究格局。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影响着红学形成一种新的文学视界和再生性资源——社会学红学,即在社会学视野中观照《红楼梦》研究,将社会学作为文学研究的路径和方法,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进行研究解读,这无疑成为当时《红楼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维度,并由此形成了社会学红学。 文本对20世:纪上半叶社会学红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希翼通过对这半个世纪社会学红学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其得失的总结,为社会学红学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也为我国红学研究提供一个借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探讨,厘清社会学红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转向,同时还关注其与这一时期其他红学研究流派之间的交义相容。一方面,本文梳理了社会学红学的方法、成就和影响,考察它的学术价值及其在红学史上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客观考辨这时期社会学红学的特点、专长、不足以及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学红学的贡献和启示意义。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文学研究中的社会学视角进行界定,大致梳理了目前对这一时期社会学红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框架和方法。 正文分四章。 第一章《开启:1919年前以社会政治批判为主流的社会学红学》,受西方社会学方法的影响,以及对传统今文经学的阐发微言大义的学术旨趣的继承,社会学红学主要体现“家”、“国”诠释与解读的社会政治批判,它与近代红学索隐派似有相似之处,作为政治家的季新拥有社会学的学术背景,他的《红楼梦新评》体现了政治家的“家庭感化说”。 第二章《交错:20-30年代以文艺社会学为主导的社会学红学》,五四新文学运动促成了社会学红学研究转向文艺社会学,考证派红学笼罩下的文艺社会学体现了与现实主义交叉相容、对文史哲全面解读和比较文学的引入,佩之《红楼梦新评》是一篇小说批评派影响下的社会历史批评。 第三章《集成:30-40年代以社会历史学为主体的社会学红学》,受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和丹纳文学理论的影响,而转向社会历史学研究,重视社会经济和阶级的研究,《红楼梦与中国经济》是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研究《红楼梦》的一篇力作,李辰冬是这一时期社会学红学的集大成者。 第四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学红学的范式意义与学术启示》,理性反思作为社会学红学研究的范式意义,思考其对今后社会学红学研究的启示意义。 “结语”部分点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411
本文编号:2779279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重点摘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应必诚;;评新红学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3 赵建忠;二十世纪红学流派的冲突对垒与磨合重构——兼论新世纪红学流派的发展态势[J];红楼梦学刊;2000年04期
4 赵建忠;二十世纪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与《红楼梦》研究学术空间的拓展——兼论红学比较学派的发展前景[J];红楼梦学刊;2003年04期
5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的建构设想[J];红楼梦学刊;2004年03期
6 陈维昭;论红学中的社会学诠释维度[J];红楼梦学刊;1997年03期
7 周平远;重建文艺社会学三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赵建忠;二十世纪红学研究的历史反思[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段启明;吴宓与红学[J];文史杂志;1987年02期
10 黄霖;;作为文学研究新起点的经济视角[J];学术月刊;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2779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7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