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以来国民党台湾教育政策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7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贤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重视教育政策制定[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01期
2 孙中民;;效率VS公平:我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J];学理论;2009年02期
3 李帅虎;;我国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困境与对策[J];学理论;2009年28期
4 郝明;;当代各国道德教育政策的几个重要特点[J];青年研究;1991年05期
5 张男星;;俄罗斯国家安全意识与教育政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6 吕萍;;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述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于艺偎;穆琳;;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贾波;王德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变迁[J];福州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9 印华;;从教育政策伦理视角探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J];传承;2010年27期
10 彭萌;刘东雷;;关于农村学校现代教学媒体发展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熊亚;;解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若亚;;《明代的卫学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10 冯永庆;;试论教育在构建和谐垦区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厉以宁;教育事业与资本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葛丰交;《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课题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朱四倍;择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林小英;教育政策“失效”了吗?[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杨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响全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王柏玲 何连弟 姜澎;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卉;跨文化语境下香港语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5 许建美;教育政策与两党政治——英国中等教育综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学贵;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彭华安;独立学院政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菡;我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术连;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素明;煤炭行业对口单招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9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7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