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论全球性国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8-31 18:53
   本文指出,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遏制的客观进程。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现代性的困境急剧凸显;另一方面也为另一种更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模式(全球性)的勃兴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在这一情形下,国家的本质需要在全球性文化中进行思考,国家的构建活动需要以全球性原则为指导,即应构建一种新的国家形式(全球性国家)。 作为适应时代潮流的全球性国家,应该能够用“全球—地方”式的逻辑看待各种关系,并能够有效解决全球化时代的两大核心问题(全球集体行动问题、与相互依存的“他者”共处问题)。本文指出,全球性国家的核心特征主要包括实现国内发展、坚持关系本位、承担全球责任三个方面。国内发展主要包括坚持效率主权观、提升公民素质;关系本位主要包括共在性的本体论、整体性的认识论、和谐型的行为方式;全球责任主要包括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以及促进全球正义、参与并改革国际制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为何全球性国家应具备这些特征可能产生的质疑予以了相应的回应。 当今时代分析全球性国家的构建问题需要将它与民族国家、世界主义国家、世界国家(世界政府)之间的关系予以廓清。本文指出,全球性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尽管存在着几方面的相同性,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重大差别,全球性国家是对民族国家的超越;全球性国家与世界主义国家之间在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对国家的重要性等方面相同,在本体论方面存在着差异;全球性国家一方面反对集权世界国家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不排除其他形式世界国家的出现。 本文认为,只有处理好与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全球性国家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而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需要同时重视物质权力与道德约束力的作用。本文指出,全球性国家需要与主权国家之间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遵从全球道德、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国际制度内互动等方式实现这种关系。全球性国家需要与国家间组织之间发展制衡与合作共进的关系,通过积极推进联合国及其他国家间组织与全球性国家的互动予以实现。全球性国家需要与全球公民社会之间发展互补性合作的关系,通过发展二者间的平等关系、在国内与全球两个层面加强合作予以实现。全球性国家需要与跨国公司之间发展竞争与补充并举的关系,通过加强全球性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与对公民的福利政策实现这种关系。
【学位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0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论点摘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艳红;张秀华;王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辩证思考[J];蚌埠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3 马秋莎;;全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J];开放时代;2006年02期

4 陶文昭;全球公民社会的作用及其变革[J];文史哲;2005年05期

5 郭道晖;;公民权与全球公民社会的构建[J];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赵可金;;从旧多边主义到新多边主义——对国际制度变迁的一项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7期

7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理论模式与研究框架[J];现代哲学;2006年02期

8 周俊;;治理结构中的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9 蒲文胜;;全球公民社会话语的建构、反思及批判[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蒲文胜;;建构与批判之间——两种对立视角下的全球公民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迎建;;广西象州中坪马鞍山剖面上泥盆统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7)[C];1987年

2 郁建兴;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一个概念性考察[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李威;;公民意识教育的国际化背景及国际法治论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4 谢菊;;NGO与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龚文庠;陈开和;;试论跨国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邢怀滨;苏竣;;全球科技治理的权力结构、困境及政策含义[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彭云业;霍小霞;;非政府组织研究20年[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漆彤;;2020年的国际法: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及其趋势展望[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春;;破除“文明标准”建设和谐世界[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玉梅;美国版“哈7”提前抵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欣;布什克里谁更讨民意欢心[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春花 编译;实现绿色生产 印业当须努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吕静 王平才;北极甲烷面临解冻危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玛丽·卡尔多;一种解放的全球公民社会思想[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洪博培;考验我们的决心和努力[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吴红梅 吴昌红;南京科学家牵头40国学者研究侏罗纪[N];新华日报;2005年

8 阿超;中国网商时代来临[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彬;地球曾经是“雪球”吗[N];科技日报;2000年

10 成商;当代艺术品市场谨慎看多[N];威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亚斌;论全球性国家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2 孙景民;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涂怡超;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5 石胜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滇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6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姚璐;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全球秩序[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璐;论全球公民社会构建中的国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陈鹏锴;全球公民社会语境下的跨国舆论监督[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赵晨光;民主的国际位域[D];燕山大学;2010年

4 张春玉;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5 马冬菊;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权的冲突与平衡[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张玮鸥;《珀尔新闻自由法》评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陈诚;试论公民社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D];湘潭大学;2011年

8 马薛刚;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磊;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对外交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舒雅;冷战后非洲地区冲突解决中的非政府组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9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09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